仍未見底
2013/7/3 上午 08:21:34
網誌分類: 經濟
美國6月汽車銷售與工廠訂單指數穩步增長。向來支持聯儲局量化寬鬆(QE)政策的大鴿派紐約聯儲主席達德利(William Dudley) 再出口術安撫投資者,話盡管2014年美國經濟可能加速增長,但如果經濟狀況比央行預期更疲軟,聯儲局有可能延長購買國債計劃。
不過,美股反應麻麻,朝早彈一彈,杜指掂一掂15000點,好快就跌番落?薄A午後更由升轉跌,收市倒跌跌90點,報14885點,標普500指數跌6點,報1609點,失守50天線。
美股踏入第三季度首日,杜指漲65點,但第二日已經跌凸。對於美股後市睇法,有一個叫做「反向分析」方法幾有趣,可以講講。
根據「反向分析」﹐不願意知難而退,通常係市場見頂的一個標誌。例如在事後證明幅度相對淺、維持時間相對短的回調發生之後﹐基金經理往往會出現擔憂和恐慌﹐爭先恐後地退出。相反﹐當市場形成某個更加重要的頂部之時﹐一般的基金經理起初都是不以為然﹐死心塌地地堅持睇好的觀點。
杜指上月底由幾日內由最高點大幅回調近800點至全月最低,此後反彈。而據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 Investors)及《投資人情報》最近對多位基金經理的心態調查結果發現,睇好後市的投資者仍較睇淡的投資者為多。有分析員套用「反向分析」理論,認為大市仍未見底。
如果講美股唔會靚仔,新興市場,尤其係亞洲市場更係幾面受敵,前境更黯淡。過去幾年,美國聯儲局的量化寬鬆(QE)計劃令大量熱錢流入全球新興市場。有資料顯示,從2009年到2012年,流入的私人資本總計達到4.2萬億美元,比投入到東京證交所的所有資金還要多。水幅船高,當地的資產價格,尤其係股市普遍超買嚴重。
不過,隨著美國經濟持續復甦,聯儲局由今年第二季開始放出「收水」氣球探溫,主席伯南克更在5月中講如果經濟狀況改善,當局將於年底開始減少買債,明年中完全停止QE,嚇到投資者即時腳軟。在美國國債息率趨升、美元轉強、亞洲貨幣轉弱的預期下,資金蜂擁撤離亞洲市場,一些投資者被迫拋售流動性更高的市場資產,以彌補流動性較差的市場頭寸,從而引發市場的恐慌性拋售。據EPFR的資料顯示,過去五週投資於新興市場債券的總計1000億美元共同基金資產,當中就撤走了120億美元,這是2009年金融危機退潮後規模最大的、連續的資金外流現象。
Capital Economics稱,新興市場經濟體第二季度整體經濟增速可能在4%左右,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遠低於十年來接近7%的平均水平。
曾被投資者視為明日之星的亞洲股市,在過去短短的六個星期內急挫了10%至21%不等,曾經飆升的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轉為下跌,上半年的累計跌幅為7.7%。愈升得多的股市,跌得愈慘烈。雪上加霜的是熱錢退潮碰上亞洲經濟,特別係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降溫。里昂證券(亞洲)駐香港經濟學家Eric Fishwick就預期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只有7%,遠低於去年的7.8%。
對於中國經濟前境,市場最憂慮的是因為中央怕影子銀行問題解決唔到而出現信貸泡沫爆破,所以收緊市場流動性,造成最近的「錢荒」問題。事實上,信貸泡沫問題在亞洲其他地方同樣存在。麥格理策略師Viktor Shvets表示,儘管過去五年發達市場一直在忙於降低杠桿水平,但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等多個市場為了彌補疲軟的外部需求,加快了信貸循環,為國內投資和消費提供資金。意味著杠桿始終在增加杠桿,令到這些市場變得更加脆弱。
至於亞洲市場後市如何?富蘭克林鄧普頓新興市場(Franklin Templeton Emerging Markets)董事長Mark Mobius認為亞洲市場仍在尋找自身的平衡點,預計未來還可能出現更多拋盤和波動。不過,由於亞洲股市今年的預期本益比僅略低於12倍,仍遠低於14倍以上的長期平均水平。市場中開始出現更多廉價股票。他堅稱,如果股市進一步下跌,將是買入的機會。花旗集團駐香港策略師Markus Rosgen建議投資者守住東北亞市場,主要是韓國、台灣和香港。佢睇淡印度、中國、泰國、印尼和菲律賓市場。認為新加坡股市最有作為。
企業方面,Viktor Shvets則建則投資者選擇一些資產狀況良好、股東回報較高、有能力提高利潤率以及全球市場份額的大型跨國優質企業,包括三星電子、台積電以及現代汽車。他指出,中國環境治理等重要概念股亦會在未來六個月中有不俗的表現。
陸羽仁
回應(0) 我想回應
陸羽仁 BLOG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