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7日星期日
過氣的股票
近日YOUTUBE有條熱播短片,片中主持問一群小朋友知不知道walkman及cassette是什麼東東?怎樣用它們來聽音樂?一眾小孩表現迷茫,完全不知從何入手。
我經常覺得我們這代曾經歷過沒有手機、沒有互聯網的人很幸福。以前約朋友去街,須指定時間及集合地點,因為外出後就難以再跟朋友連繫上,也因而明白到守時的重要。還記得尖沙咀等,不見不散嗎?家陣約人,大多只會拋下一句「到時電聯」,對遵守約定變得模糊。
自互聯網出現,科技猛速發展,不只是人追得吃力,就連公司都難以跟得上。今天看似堅固無比的護城河,明天忽然變了豆腐工程。柯達、諾基亞、黑莓,昔日王者霎眼由盛轉衰,例子多不勝數。長線投資,聽見都驚,今日唔知聽日事,還說五年十年之後?
今日投資界最熱門的詞彙,是新經濟股票。被歸類為舊經濟的股票,平平都冇人肯要。上市公司急於跟舊經濟畫清界線,統統大談轉型。聯想(922)的柳傳志早前把話說得明白,企業不創新是等死,一創新就即死,陷於兩難局面。
問題是,世上還存在值得長線投資的公司嗎?
短炒使人短視
最近有長勝將軍之稱的星級基金經理劉國傑接受傳媒訪問,談到投資文化,值得細味。劉氏指, 有時即使明知短炒某股票能賺些快錢,他們也會選擇放棄。對大多數人而言,這種嫌錢腥行為實在難以理解。但劉氏認為,堅守投資文化有時比賺錢更重要。原因是,長期參與炒賣定必使人變得短視,最終會得不償失。
就以自己為例。我跟不少朋友一樣,同時擁有兩個股票戶口,一個短炒,一個長揸。自以為可賺盡長短,天下無敵。但講到尾,人非草木,情緒波動時又怎能分得清楚呢?結果當然是自己呃自己,搞到精神分裂,經常短炒變長揸,長揸變短炒,亂晒龍。
不懂賺的最好還是不要碰。新經濟股,我就看不懂了。反而悶蛋的舊經濟股,我愈看愈覺得有趣。
財經DNA - 阿梅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