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與選科
中學文憑試在兩個星期前放榜了,也是一眾莘莘學子要張羅未來出路的大日子。在近年工商管理是升讀大專課程的熱門選擇,也反映了香港經濟的變化。
回想三十年前筆者進大學時,工商管理並不如今天般受到追捧,在「那些年」的日子,成績好的會唸醫科、工程、法律,進不了這些專業學科,也可以進文學院、理學院、或是社會科學院,進商學院的會被標籤成文理兩頭不到岸,這些自然也和當時社會的經濟環境有關。那時香港經濟開始起飛,工業發展蓬勃,大學生不需要擔心出路,在大學主修甚麼對就業的影響不如今天般大,工商管理的重要性自然不如今天。
在九十年代開始,香港已蛻變成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香港現在已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產值是由服務業提供。服務業的一個特質,是需要人的參與和投入,所以隨著服務業的興起,管理上的需求也增加。而到了後來,各個行業也受到服務業改良的影響,於是各個行業的經營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代管理更是這些行業需要的知識。
舉個例子,以前讀社工專業的同學,在整整四年的大學教育裡,只有一門課是有關社福機構管理,當近年社福機構也講求成本效益,財政資源也講求用得其所,更不用說要社福機構也要衡功量值,這對傳統的社福機構來說是大衝擊,因為傳統的社福機構是以提供服務給有需要人士為己任,要社福機構接受這些管理上的改變並不容易。在面對這些挑戰,不少社福機構已以專業管理人員來營運,於是商業營運方式也在社福機構出現。筆者明白,社福機構的營運不是商業性質,運用工商管理的一套在社福界也不無爭議,可是當大眾事事講求問責的同時,工商管理的技巧自然大派用場。
筆者舉社福界作例子,旨在說明在服務業為主的社會裡,工商管理的應用會增多,唸工商管理的也不一定要在商界發展,各個行業都需要管理人員,也造就了近年工商管理在大學課程上的吃香。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