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鐵路債大挪移
■從內地媒體獲悉,鐵路總局未必再局限於搞鐵路。
從內地媒體獲悉,鐵路總局未必再局限於搞鐵路,而是同時染指銀行業。聽後好像太不可思議,但基於鐵路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但回報與負債不成正比,於是做一間銀行,由自己創造資金,貸款及壞賬變相自行承擔,亦未必無道理。
話說國務院原本已經拍板,要成立一個鐵路基金,並計劃引入民資參與,為中國的基建建設提供資金,但為甚麼忽然搖身一變而成為鐵路銀行。民資對鐵道投資及回報興趣不大,今年的鐵路基建項目最少涉及8,000億元,估計未來數年,每年更會以雙位數幅度遞增,長貧難顧也。
紓緩銀行壞賬壓力
內地已有國家開發銀行及其他政策性銀行,以發展經濟為目標,提供政策貸款。鐵路項目在財務上紀錄欠佳,向真正商業銀行貸款融資成本會高,故內地只在兩個中作選擇,一、繼續由已上市的內地銀行及國開行,承受來自鐵路方面的應收賬;二、另起爐灶,以求做多一項實驗。
內地有很多鐵路相關工程,僅為承托經濟而設,而且很多地方配套不足,回報低是很自然。再者,回報亦非當前的最大問題,真正的問題根源是大量負債。截至今年第一季,鐵路總局負債超過3.2萬億元,國內外銀行大部份都是債主,要止血的話,就急需一部超級提款機,以及一副壞賬抽離工具。既然如此,如無意外,一旦鐵路銀行成立,變相是集壞賬接收及批出貸款功能於一身,令鐵路局這個舉債實體,財務紀錄上可以變得稍為健康。
無論盛傳的鐵路銀行成立,抑或內地五個地方政府,獲批試點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屬相當強烈的信息,意味現有銀行體系,已到極限,不能再承接更多壞賬。歷史會重複,金融市場的把戲是萬變不離其宗,新成立的資產管理又好,盛傳的鐵路銀行也好,重要角色就要最少在賬面上,左手交右手,令現有銀行賬目好看一點,技倆就是壞賬大挪移,並由新成立的機構發行債券支付,一本新簿換一本舊簿,內容及質素分別與否,意義已經不大了。內地銀行在個體層面上,似乎鬆了一口氣,但在體系層面而言,問題始終是問題,未有根治,且將舉債機構及融資機構兩者身份二合為一,風險管理及風險擴張,兩大矛盾怎樣平衡?但願現時不是為解決問題,而製造另一個更大問題的先兆吧!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