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立論 - 林少陽 2014年7月9日

立論 - 林少陽 2014年7月9日

立論:業績似強實弱翠華見頂


■無論幾喜歡翠華的出品及服務,作出買賣時也要「感情歸感情,數目要分明」。



我不是刻意跟主流意見唱反調,但是實在唔抵得坊間太多對三大快餐股存在頗為偏頗看法的意見在傳媒中流傳,實在有必要提出異議以正視聽。

自翠華(1314)上市以來,我一直都覺得這隻股票被吹捧過龍。曾幾何時,我都是翠華的常客,亦很欣賞其經營非一般茶餐廳的創新精神。然而,無論你幾喜歡翠華公司的出品及服務,也不可能不問價錢便幫襯。100元以內的消費也當如此,數目隨時球球聲的快餐股,在買賣之前更加要做到「感情歸感情,數目要分明」。

重要指標全線惡化

單看表面數據,翠華截至今年3月底止,全年收入按年升36%,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升20%,均是大幅跑贏同業。然而,對股東最有參考價值的每股盈利卻只是持平。每股盈利沒增長,只是因為翠華於2012年11月上市,因發行新股的攤薄效應於去年全面反映。每股盈利攤薄效應今年應不會再發生,本來不是甚麼重大的負面因素,但問題是,即使翠華最近幾個月的股價急回超過35%,但33倍的往績市盈率,相對20%的增長速度,反映之前市場的期望,明顯比剛公佈的業績更高。換言之,剛公佈的業績,其實是令股東失望,並非傳媒同聲高呼的「表現遠勝同業」。

事實上,翠華是透過大幅加開新店及犧牲利潤率去催谷收入增長。集團去年於大陸加開6間分店至13間,分店數量增長按年升幅是86%,而營業額增長卻只是升了74%;同期,香港亦加開了3間分店至27間,按年升幅12.5%,雖然開店速度沒有內地那麼快,但已遠較同業進取。

由於翠華並沒有披露其內地業務的損益賬,我們無從得知,其內地業務擴張的成效。我只知道,若將翠華過去兩年業績分拆成四個半年,讀者可以清楚發現其毛利率、經營溢利率及純利率,於截至2014年3月底止的半年全面惡化,由2013年同期的69.1%、11.1%及11.8%,下跌至68.8%、8.6%及9.6%。

業績報表顯示,期內各項成本/收入比率均見上升,其中升幅最勁為「其他開支」,由佔收入7.4%急升1個百分點至8.4%,其次為折舊攤銷與薪酬開支,佔收入比率按年分別升0.7個百分點及0.4個百分點。明顯地,翠華去年大量的資本及人力投入,已於去年下半年,出現明顯的邊際效用遞減效應。

截至2014年3月底止下半年,其營業額雖然按年升30.5%,但是經營溢利卻毫無寸進,維持於7,100萬元的水平,顯示翠華的盈利能力高峯,其實已於2013年上半年度見頂。

翠華於上市前,曾豪派3,600萬股認股權證予管理層,有關股份於2013年11月底(上市一周年)開始可以行使,員工於過去半年,已急不及待全面套現,至今未獲行使股份數量,只剩下1,400萬股。

多位股東先後減持
另外,今年1月翠華多位主要股東,分別透過控股公司翠發、恩盛、騰勝及Macca,以每股5元的價錢減持2,600萬、2,000萬、2,000萬及5,000萬股,合共減持8.32%股權。

反觀,表現失色的大家樂(341)及大快活(052),卻偶然見到大股東增持或公司回購。投資者究竟應相信管理層用錢投票的結果,還是相信財經記者及專欄作者等外行人的意見?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三刊出

林少陽
立論 - 林少陽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