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立論 - 林少陽 2014年8月13日

立論 - 林少陽 2014年8月13日

立論:炒滬港通化繁為簡


■港交所由成立那天起,已注定是一件政治產物。


上海證券交所易本周一正式開始,為有意參與滬港通買賣的內地券商進行全天候測試。據報有參與測試的內地券商,數量約在40至50家之間。雖然比早前傳聞只有20多間參與的券商數量為多,但相對於內地多如牛毛的證券商來說,券商的反應頗為冷淡。據傳媒報道,本港至今已有逾100家證券行表示有興趣參與,反應明顯較為踴躍。

兩地券商闢新財路
兩地券商的反應落差頗大,充份表現目前市場參與者對滬港通能否激活兩地股票市場成交,存在著重要分歧。本欄雖不算是獨排眾議,但夠膽認為滬港通乃劃時代意義的資金自由行,則肯定是第一人。即使投資者不認同滬港通將可推動兩地股市的估值重估,亦應該同意滬港通將為中資證券商增加一條新的財路,對兩地有證券經紀業務的中資證券商未來盈利,有明顯的刺激作用。

本欄讀者或仍記得,港交所(388)被心懷政治潔癖者千夫所指,認為其高價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LME)乃出賣股東利益。本欄當時已指出,這明顯是一單政治交易。然而,港交所由成立那天起,已注定是一件政治產物,其壟斷地位乃當年港英政府及當今特區政府法律所賦予的。懷有政治潔癖的投資者,一開始就不應成為港交所的股東。另一件更重要的事實是,李小加和他的管理團隊,斷不會在收購LME之前,不為其事業前途作打算,若非港交所未來可獲得相應好處,他們恐怕不會冒險,去做這單吃力不討好的併購。

究竟滬港通是否就是收購LME的其中一個政治交換條件呢?我們外人當然是無從得知,但這並不重要。我只想指出,以直線思維作投資決定的投資者,例如因為港交所收購LME而怒沽港交所股份的,注定會在投資市場上碰個焦頭爛額。

今次滬港通只不過是試驗性質,情況就像當年推行旅客自由行一樣。開始的時候,只限廣東省的人口可以一簽多行來港旅遊,後來放寬自由行的省市數量才逐步增加。同樣地,這次推行的資金自由行,起步點只限於上交所上市的500多隻及港交所掛牌不足的300隻股份,且限定每日交易金額不超過125億元人民幣及100億港元。可以預期,股份及金額未來肯定會逐步增加,這將會激活兩地的資金互聯互通,提升兩地市場資產的定價效率。

買港交所直截了當
借鏡十年前,旅客自由行對本港零售業的正面作用,本欄相信滬港通最大的受惠者,除上交所(非上市)及港交所外,就是滬港兩地的證券經紀。無論各大小散戶及機構投資者能否從滬港通的交易中獲利,證券經紀收取的傭金費用肯定會因此上升,他們肯定是處於「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位置。因此,投資者千方百計想出甚麼滬港通攻略之類的絕世好橋,不如簡簡單單地買入港交所,及一眾受惠滬港通的證券行股份,這樣肯定更乾手淨腳。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三刊出

林少陽
立論 - 林少陽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