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樓不如多收租
今年其中一個最矚目的發展項目,觀塘重建第二期及第三期住宅項目,終由信和華置財團奪得,市場估計標價僅與市建局收地成本睇齊,雖然其後發展商也要與市建局分紅,但廿多年的努力,最終都只是完成了作為市區重建的使命。
近年信和經常都夥拍市建局興建住宅,包括觀塘重建第一期的觀月樺峰,亦有參與一些大型發展項目,較具規模有大埔白石的天賦海灣和逸瓏灣。現在以最高價擊敗所有對手獲得觀塘重建第二期及第三期,總算是補充了土地儲備。
按照信和最新公佈業績,今年中擁有現金及存款144億餘元,扣除貸款總額80億餘元,擁有淨現金63億多元,若以是次以接近70億投得項目,再加上要投入數十億建築費,暫時未必有意競投如大圍站上蓋等大型項目。
過去信置多次高價投得大型項目,都是以住宅為主,即如現時的奧海城商場,亦是隨住宅項目而來。做住宅的好處是資金回籠快,只要出售樓花就可套現,不似一些收租物業,每年只有數個百份點的回報,可是在物業價格節節上升之下,住宅單位賣了,餘下的升值就拱手讓人,不似一些有大型收租物業組合的發展商,每年除獲得租金收入之外,投資物業升值又變為重估盈利,又可以將收租物業抵押借平錢。
加上信和的外資背景,未能建立農地儲備,要發展就要高價競投,或者夥拍如港鐵和市建局等機構合作,在在都局限了盈利。
不過,筆者就看到信和在各區有為很多工廈和商廈,不少位處有潛力的地區,如九龍灣和觀塘,可受惠於起動九龍東,如藉機擴大收租物業組合,也有助於提升盈利質素。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