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2015年3月17日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2015年3月17日


青心直說:怎面對邊緣化


■在香港未被邊緣化前,港股仍有最後一轉搵錢機會。 資料圖片



一個股票市場的吸引力,大致上建基於三方面:一、經濟;二、資金;三、上市公司類別及獨特性。斷估絕大部份的投資者,本地好、外國也好,買港股都不是為本港經濟而來。剩下來的,似乎是受其餘兩個因素左右吧。

疑本港資金流向從來自由,並不構成問題,問題在於資金選擇來與不來。過去幾年本港主力傾斜內地,願意做內地資本市場開放試驗場,如意算盤是香港就是中轉站,是內地及外資必經之地。的確香港吸引了很多內地資金,亦有很多外國資金因為中國慕名而來,但香港當日一直沒有解答及作出應對,下一步應怎樣走?

香港重要性漸淡化
若內地可以直接引資,若外資稍為減少對內地的興趣或可直接搭通途徑進入內地,香港就會被邊緣化。肯定一點在香港未被邊緣化前,港股仍有最後一轉盡地一鋪搵錢機會,皆因殼股有價,大價股動彈不得,深港通未駕到前的未來半年,殼股肯定炒到癲,一如二○○五年澳門翻版,但通了後就是照妖鏡,是龍是蛇一目瞭然,因深港通擺明是要放蛇蟲鼠蟻南下。

邊緣化這回事,很多年前有市場人士已警告過,但香港一直迴避,因當時基本上假設本身有既定賣點,而且內地進步的同時,香港亦不斷提升,但事隔多年,似乎事與願違。香港市場其中一個困擾很大的問題,就是上市公司供應來源過分單一,以及選擇有限。一方面,香港經濟規模太細,創意經濟欠奉,本港除了地產公司外,其實是沒有自我製造有規模上市公司的條件與能力。另基於市場深度及定位問題或是其他因素,大型外國企業來港意欲實在有限,近十年最成功的算是普拉達(1913)、新秀麗(1910),而淡水河谷(6210)等預託證券形式上市的幾間巨企,誠意有餘,但礙於機制與成交,始終未成氣候。香港在過去、現在,甚至可見的將來,其實都在靠內地供應上市公司,內地對港供應,繼食水、食品及很多日用品外,本港對內地供應上市公司的依賴程度已是百分之一百。

賣點靠中國,上市公司靠中國供應,好的一面是融合,香港在國際市場地位獨特,但同時亦衍生出香港及內地市場某程度上是一模一樣的潛在局限。香港還有甚麼出路,值得反思再反思。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