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5年9月24日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5年9月24日


C觀點 - 施永青
同情心與
群體的進化
2015年09月24日



為了寫年輕人的讓座問題,促使我去思考同情心在人類的道德情操上所扮演的角色。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我有時會陷入矛盾。人類的行為真的是以自利為出發點的嗎﹖為甚麼又會有同情心﹖為他人著想,就得利他,利他就得犧牲利己。兩者

互相矛盾,為何人的腦海可以讓這兩種心態同時並存﹖

英國生物學家道金斯寫過一本書,叫做《自私的基因》。他認為所有生物的基因都有一種共性,就是會千方百計要令自己的基因可以在世上延續下去,其手法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連親情也可以不顧。

 
譬如,雛鷹孵化後,就會本能地進行排他活動,不許其他雛鷹進食,設法把兄弟餓死,以後少一個競爭。鯊魚更離譜,競爭在母親的子宮裏已經開始。長大得快的一條,會把其他大得慢的兄弟姊妹都吃掉,連尚未孵化的卵子也不放過。可見生物的自私可以發展至一個甚麼程度。

 
然而,生物學家又同時發現,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亦會發展出利他的行為。譬如父母會為了子女的安危而不惜犧牲自己。這或許可解釋為,子女身上帶著父母的基因。但大象見到同類的屍體或骸骨,會停下來,用鼻去嗅聞,並發出哀痛的聲音。如果從自利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行為毫無意義。但群體動物需要bonding——緊密的感情聯繫,否則群體就會渙散,沒法在有需要的時候互相扶持。

 
看國家地理雜誌的紀錄片,常看到非洲水牛與獅子之間的角力。牛群的數目遠比獅子多,但牛遇到獅群的時候,很多時都只曉各自逃命,所以不斷有牛隻被獅群捕食。但有時,當牛群聽到有牛隻被襲而發出哀鳴時,會回頭營救。如果牛群齊心的話,也有成功的個案。

 
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同情心所起的作用。同伴的哀鳴,可能喚醒了有一部分牛的同情心。牛群會逃跑,證明牠們不想被擒,並認識到被擒意味著死亡。他們為此感到恐慌,亦可以想像到被捕的同伴有多恐慌。同伴的哀鳴,亦可能令其他牛隻想像到被獅子咬噬的痛苦,於是泛起了同情心,不顧自己安危,回頭營救同伴。

 
這種營救能否成功,看牛群中有多少牛願意回頭營救,多就成功的機會大。生物學家發現,有過成功經驗的牛群,會更加敢於去營救同伴,整體的存活機率會較高。相反,如果牛群中缺乏有同情心的牛,就會被獅群視作容易得手的獵物,最後逐一被食,其基因亦因而沒法延續。而有同情心的牛,亦會慢慢地意識到團結的力量,更有能力應付獅子的襲擊。

 
相信人類的祖先亦經過類似的進化過程,所以特別珍惜同情心的價值,先是利用有關的神話故事教育後代,繼而訂定道德規範要全民遵守。英國人推崇Ladies First亦可能與此有關。同情心是群體凝聚的基本動力。我們要建立公民社會,就不應輕率否定讓座文化。 

 
回首頁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