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評分 自欺欺人? 2015-10-16
在長期低利率的環境下,加上不斷收緊的金融監管標準,美國銀行業的經營環境日益困難。富國銀行、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亦錄得第三季盈利倒退,銀行業界謀求開拓新增長渠道心切。信用分析機構 Fico 和 TransUnion 便收到銀行客戶的要求,希望吸
納目前未有傳統信用評分(Credit Score) 的潛在客戶。
在美國,傳統評定個人信用的方法包括信用卡紀錄和汽車貸款。Fico 的最新評分體制以此為基礎,再配合包括電話和水電賬單、甚至是租借影碟的紀錄「大數據」(Big Data)。更前衛的,是我們在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上主動提供的個人資料,也可能影響我們獲批貸戶的額度和利率的多寡。因為 Fico 認為,當用戶在 Facebook 上顯示的住址較少變更,或反映該名用戶出現欠租問題的機會較低,信用評分亦會較高。
Fico 表示,某些新申請信用卡的客戶可能是「初到貴境」;有些則較年青或很少借貸,都令這些客戶難以建立自己的信用評分。新評分方法正好可以填補傳統方法的不足。但 Fico 承認,最有效的評估方法仍然是信用紀錄,認為 Facebook 評核的效用不大,但總比沒有的好。
以「大數據」評核消費者的信用評分,似乎在中國市場走得更前更快。兩大科網巨頭亦各施各法:騰訊旗下微眾銀行運用系內個人數據作為發放貸款的準則;阿里巴巴關連公司「芝麻信用」更根據興趣偏好、人脈關係等評定信用評分。日前,山東省政府亦出台 2015 至 2020 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計劃利用大數據等「互聯網+」手段,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開通「信用山東」網站,建立信用信息共享體系。
總括而言,首次申請個人貸款或年青一輩的貸款者,信用評分偏低本應理所當然,因為這類貸款者實際上對貸款機構而言,是不折不扣的高風險貸款者。如今貸款機構為求做多點生意,刻意調整信用評分標準,為更容易放貸找理由,其實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的做法。
再者,美國要跟隨中國在大數據上的發展步伐,阻力可能很大。美國公民自由聯盟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已公開反對,形容這種信用制度是惡夢,擔心破壞個人私隱保障原則,憂慮「信用評分」可能演化成「公民評分」,制約了公民在網上的自由言行。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