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多面睇】預繳隨時是騙人機器(李兆波)
最近一家連鎖幼兒教育機構突然全綫結業,據報導有最少八十個家長牽涉到此次事件,他們多數是以預繳學費方式繳付了數千元至數萬元的學費。此次事件中,教育機構更遊說家長入股投資,有家長因此次投資數十萬至近百萬元。
雖然警方、消委會等和勞工處現正跟進事
件,大家在預繳時,還是要留意預繳式消費通常是嚴重地缺乏監管,因此有相當程度的風險。市民們作為消費者,在幫子女報讀任何課程時,應先參加下一些試堂課程,如果沒有試堂,便只購買少量套票,萬一機構結業,或是不滿出課程內容,或不適合子女時,都可不報讀下去,以減低金錢上的損失。
政府應立法就預繳式消費服務引入冷靜期,可以是30天,讓消費者在預繳後(如報讀課程),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考慮清楚服務是否合適,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至於為何要提出30天冷靜期?因為幼兒教育機構的服務對象是6歲以下的小朋友,他們是否合適課程內容,家長需要較長時間去觀察才可作出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考慮清楚服務是否合適子女,情況和成年人消費不同。
幼兒教育機構的老闆們可能會反對筆者的提議,但作為營辦者,是辦教育的,目的都應是以小朋友的利益為最大前題,要有同理心,理解家長們都只想給予子女最合適的課程,應該支持此建議。
現代的香港家長們在日間已忙碌於繁忙的工作,下班後還要勞心勞力去為小朋友張羅不同的興趣班,補習班,奧數班... 就是為了不要輸在起跑線,要給子女增加競爭力;有時候在夜闌人靜時,想起我們小時候,都是報讀在家附近的街坊幼稚園,跟著便是跟隨教育局攪珠,入讀居所附近校網的小學,童年都是快樂的,以前的香港人都是這樣長大的。
商人看準了操練的心理,營造了缺少什麼便是災難的起頭,近日的TSA又是畸形怪物,評核是正常不過,但在缺乏監管下,好事變成壞事,原本學校可以有多點時間培育下一代,在操練的環境下,時間不足夠,家長唯有向外求,衍生了不少生意,也衍生了預繳的風險。
我常說,若對方存心騙人,可以開一門生意,收了款項後便關門,因此大家在預繳時還是小心小心。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