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財筆記】股息威力 計算回報懶人包(林本利)
林Sir早前教大家動手計算股票投資回報,除了自己動手計算,一些財經資訊網站會提供「按派息調整」的過去股價,散戶查閱這些股價,再與現價比較,便可簡單地得知投資回報。如去年11月以48.55元高位買領展(00823),截至3月3日(周四)帳面
上蝕9%,但計及已收取的股息,原來買入價已調整為 47.56元,帳面損失減至7%。(投資回報要識計,二之二)
計算股票投資回報,千萬不要計漏股息,舉例在2009年供股前持有滙豐控股(00005),現價約50元,表面上較當時約120元大幅下挫了70元,但計及多年來豐厚派息及低價供股,小股民原來只是蝕12元。
恒指累計股息收穫甚豐
若單單比較大市,可留意恒生股息累計指數(見iknowledge),指數於2004年推出,追溯至1990年1月2日,起始的基值是2838點,與當日恒生指數收市點相同。回望2007年牛市高峰,恒指最高收報31638點,較1990年初的2838點升了10倍,而恒生股息累計指數則是59958點,較 2838的起步點上升了20倍。換言之,經過17年時間,計及股息的回報幾乎多了一倍。
而去年4月底,恒指在4月28日最高收報28442 點,恒生股息累計指數升至69056點,計及股息的話,2015年港股牛市已超越2007年高位。而比較1990年的2828點起步,恒指去年高位僅升9倍,相反股息累計指數升了23倍。若由1964年7月底恒指基期日(100點)計算,恒指至今上升約200倍,但計及每年約3.6%股息,則升了超過 1,000倍。兩者差距愈來愈遠,可見股息的威力。
至於個別股份,林Sir查看過路透的財經資料庫「Datastream」,提供自 1973年至今的港股股價,「它以100元開始計算,計及股價升跌、派息、分拆等一直加減上去」,舉例長和(00001)及其前身長實,若於1973年以100元買入,至去年6月30日,現時已變成17萬元。
常派紅股的中華煤氣(00003),Datastream亦會作出調整,若在1973年以100元買煤氣,去年中已增至20萬元,回報勝過其他藍籌。但林Sir說煤氣近年升幅已收窄。
不過,Datastream是專業的財經分析軟件,收費高昂,一般散戶沒有機會使用。除了自行計算連同股息的歷年回報,林Sir推介使用財經網站「經濟通etnet」及雅虎財經,均顯示按派息調整的過去股價,可簡單計算持貨期間的回報率。
網上查閱股息調整股價
先看etnet,讀者在etnet首頁(http://www.etnet.com.hk)輸入股票號碼後,進入股票頁面,點擊「互動圖表」。
進入股票互動圖表,在陰陽燭圖上移動鼠標,滙圖上方的藍色字會同步顯示當日的股價,包括開市價、高位、低位及收市價。其收市價已按派息調整。
舉例領展對上一次派息,除淨日在2015年11月24日,派發0.9899元。原來11月23日領展真正收報48.55元,etnet在此已減去股息0.9899元, 故其顯示的收市價為47.56元。
投資者將這個已按股息調整的股價,與現價比較,便可知持有期間的賺蝕幅度。「如之前在股價100元買入,它派了10元股息,而過去股價(按派息調整後)變了90元,假設股價沒升跌,一看股價比較便知道自己從股息賺了10元。」
舉例3月3日(周四)領展收報44.2元,比11月23日真收市價48.55元,跌了9%。
若與按股息調整的股價47.56元比較,則只是跌了7%。雖然領展股價較去年11月回落了不少,但計及股息可減少部分損失。
不過,林Sir認為etnet的計法有誤,單單參考過去一年是可以的,但長遠計etnet的計法會誇大回報。「假設一隻股票以股價100元買入,每年派發10元股息,10年後豈不是零成本?賺幅便變了無限!」
若要比較更長時間的按派息調整股價,林Sir建議參考雅虎財經(https://hk.finance.yahoo.com),輸入股票號碼進入個股頁面,點選左邊欄的「過往股價及派息」。
網頁會出現「過往股價及派息」表,其中最右邊一欄是「調整後的收市價」。如2015年11月23日的原來股價是48.55元,扣除0.9899股息後,「調 整後的收市價」為47.56元。按派息調整的股價與etnet的相同,但再往前查詢,etnet和雅虎財經的資料便開始出現差距。
林Sir發現,雅虎財經會計算派息金額佔股價的比例,再按比例扣減,而etnet則直接扣減派息金額,故長遠計etnet會誇大回報率。然而,林Sir發現雅虎財經並沒有調整低價供股(例如滙控)對股價的影響,讀者使用時要留心。
作者:林本利
前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港大社會科學學士及英國布理斯托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出版十多本經濟學教科書。退休後,創辦活道教育中心,開班教授理財之道、公共政策及經濟學。電郵︰im_focus@hket.com
撰文及資料整理:葉卓偉
利財筆記 - 林本利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