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
ICIJ:我們尋求的是真相
■今年新聞界最轟動新聞,相信是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憑著巴拿馬文件踢爆離岸銀行戶口事件。 資料圖片
今年新聞界最轟動新聞,除了是英國脫歐外,相信是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憑著巴拿馬文件,踢爆高官、富豪、罪犯的隱密離岸銀行戶口事件。
哥倫比亞新聞
學院客席教授Giannina Segnini,來自南美洲小國哥斯達黎加,贏過無數調查新聞獎項,亦是大數據新聞(Data Journalism)的專家。自2007年起已經是ICIJ活躍會員,2015年更成該會顧問,過去一年積極參與巴拿馬文件泄密事件。
她回憶起,ICIJ著手處理巴拿馬文件維時近一年,牽涉全球各國的記者近400人,全部均需簽署保密協議,「ICIJ有沒有機會有間諜?絕對有可能,但難得的是,400人在過去一年內,都沒有將事件泄漏開去,這是一個奇跡。」是故她形容ICIJ是社區(community)多於人際網絡(network)。
在場學員最關注的,是如何相信泄密者所敘述的事情,有學員稱:「他有機會是稅局人員,亦有機會是政敵,文件或有機會是偽造。」Segnini則強調,ICIJ有嚴謹的盡職審查程序,研究文件的真確度,又說多年前ICIJ曾經收過關於一張假支票的報料,用兩個多月時間才得悉支票屬偽造,「有人同你報料,你點都會去證實下架嘛?Right?」
至於報料者的真正身份,至今仍然未明,Segnini承認泄密者有機會有既得利益,亦有機會是學員所質疑的人士,她稱:「Good information doesn"t mean good people.(好的資訊不一定來自正當的人)」又指調查新聞的價值不能由結果來定論,所得出的結果亦非針對設有離岸戶口的高官政要,「The motivation is looking for the truth.(從事調查新聞的動力是為了尋求真相)」
Segnini亦分享了一個笑話,當初《紐約時報》亦得悉ICIJ著手研究巴拿馬文件這個調查項目,但由於不想與其他報紙共享資訊,拒絕參與,最終成為受害者,「所有報紙都有報道呢件事,係得《紐時》無!」不過,一個月後,《紐時》則求ICIJ分享相關資料,有學員笑說:「Wow, you have New York Times begging!(哇!連《紐時》都求你哋)」Segnini笑著回應:「Actually I don"t enjoy it.(其實我一啲都唔享受)」
事實上,巴拿馬文件事件爆出後,有香港富豪亦牽涉其中,筆者曾訪問一名會計師,他冠冕堂皇地指離岸銀行戶口是合法,直指調查記者大驚小怪,亂扣富豪帽子,當時筆者認為他不無道理。
不過,Segnini形容,報道出爐後,最轟動的雖然是有國家元首下台,但文件揭露了有公司透過離岸戶口非法售賣燃料予敘利亞政府空軍;俄羅斯的兒童性奴犯罪集團首領持有離岸戶口;非洲窮國烏幹達一貧如洗,當地一家公司卻透過離岸戶口逃稅四億美元。
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4月時曾評論離岸銀行戶口事件:「A lot of it is legal, but that"s exactly the problem. It"s not that they"re breaking the laws, it"s that the laws are so poorly designed.(好多離岸戶口係合法,但這個正是問題所在,他們並沒有違反法律,但法律確實存有漏洞)」
讓筆者驚醒的,是不少人在所謂法律框架下,從事不道德的事情。受訪者當然雄辯滔滔,但記者若果批判不足,容易墮入迷思,讓筆者頓然反省。
著名監管新聞調查記者、曾於2001年獲普立茲獎前《紐時》記者David Johnston提醒學員,世事萬物都自有其規律,新聞通常在你眼前,而你不察覺,是因為你並不清楚整個系統,「若果你洞悉事件的核心與運作模式,你就會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事情」。
記者:周家誠
財經評論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