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財經評論 2017年11月17日

財經評論 2017年11月17日

財經評論:無人商店仍在起步


■阿里的容貌辨識自助付款機,若用「刷臉」付款要等10至20秒。資料圖片



近年科技界最熱門的兩個字可能是「無人」。從無人駕駛到無人商店,科網企業對「無人」趨之若鶩,如入無人之境。然而,市面上所謂無人商店,定義相當廣泛。繼亞馬遜去年底披露無人商店Amazon Go驚艷

全球後,同類概念店在內地如雨後春筍。不論阿里巴巴、京東抑或小型企業繽果盒子,均大張旗鼓宣稱開設無人商店。不過無人商店標榜take and go(拿了就走),涉及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演算法及感測器融合,並非輕易可做到的技術。

從Amazon Go的展示可見,亞馬遜對無人商店定義相當嚴謹。消費者可隨意進入商店,閘機偵察用戶手機支付賬戶。最困難的是,當用戶取下貨品,除了偵察貨品離開貨架,同時要把貨品「放入購物籃」,連結貨品與消費者賬戶。亞馬遜仍處於開發階段之際,市面上已有號稱無人便利店推出。可惜觀乎其技術,似乎只取噱頭。上海小型無人便利店的模式,是在貨品貼上RFID,再由消費者掃描,自助付款,說白了,就是超級市場自助購物升級版。

阿里巴巴同樣推出無人商店,需由消費者於閘口掃描手機進入,取貨後在結賬區域通過手機自動結賬,但與take and go模式仍有一段距離。阿里亦積極開發容貌辨識,惟雙11展示的自助付款機,若用「刷臉」付款要等10至20秒,可見不論無人商店或容貌識別技術,大小企業均處於起步階段,加上技術難題甚多,距離理想中的「無人」仍有一段路要走。

記者:卓茗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