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配盈餘 宜讓市民預知
如何分配盈餘 宜讓市民預知
財政預算案公布後,惹來一片劣評,政府或許有點始料不及。為甚麼拿了524億元派糖,又增加了11.8%的經常性開支以改善公共服務,市民仍那麼不滿?是忽略了N無人士嗎?那其他可以分得一杯羹的人為甚麼也不滿呢?照道理,能在今次財政預算
案中獲益的人應遠比沒有得益的人多,為甚麼他們不來撐政府?反與其他人一起埋怨呢?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政府對民間的情緒掌握得不夠清楚,既沒有做好期望管理,又實際上行錯了棋。
曾俊華做財爺的時候,常被批評是守財奴。林鄭在競選特首的時候,亦有在這個角度上批評曾俊華。所以市民大多以為,林鄭上台後會一改前朝作風,讓全民都可以較大幅度地分享盈餘,因為政府積累起來的盈餘已超過兩年的經常性開支,再增加已超乎實際需要。再者,香港的財政盈餘已不是偶有出現,而是幾乎年年都有,所以市民才覺得有條件地把新增的部分分掉。
陳茂波以為拿了近四成的新盈餘出來分已經很多,但距離市民心目中的「多」仍很遠。市民心目中的「多」,是最好把所有的新增盈餘都拿來分;否則,至少也要一半以上,才稱得上分的比留的多。現在才分了38%,只是三分之一多一點,連一半也不夠,怎會不失望?
其實,香港的兩大政黨—民建聯與民主黨,在預算案公布前,早已提醒政府,民間最普遍的意願是按人頭派錢。只可惜,政府沒有接受這個意見。
我素來都不認為政府有需要凡事都按民意去辦,因為民意往往只考慮眼前利益。然而,政府在逆民意而行的時候,必須拿得出充分的理據,並事先做好期望管理。不過,今次政府在這兩方面都做得不夠好。
現實是:政府在公布預算案之前已放風說會有超額盈餘,而對民間要求派錢的訴求亦沒有一口拒絕,這才令民間出現較高的寄望。如果政府一早表明,絕對不會派錢,市民有了心理準備後,失望與怨言就不會那麼多。政府若是不想這種情況以後一再出現,最好有一套固定的盈餘分配準則,好讓市民一早可以預知,一旦有盈餘的時候,政府將會怎樣分配。按孫子的說法,「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意思是說,政府的政策及指令,在行使的時候,必須素來如是,人民才會有心理準備,並願意服從配合。
因此,政府應該告訴人民,按當時的經常性開支的形勢,政府該有多少累積盈餘才算穩妥,是一年就是一年,是兩年就是兩年,不能多多都說未夠。一旦出現超額盈餘,政府就會拿出來退還給市民,超額多少就派多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人人有份,份份等額。這種做法,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不會再有爭拗。
有人認為,有超額盈餘,應分給弱勢社群,而不是人人有份。但如果真是想幫弱勢社群,必須有恒常的政策與撥款,一次過的派錢是幫不了他們的。我相信市民不會反對在有盈餘的時候,增加來年對弱勢社群的預算;而派錢涉及的只是既有的盈餘,根本是兩碼子事。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