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4月6日 星期五

財經評論 2018年4月6日

財經評論 2018年4月6日

財經評論:Alipay支付寶分不清


■地鐵車廂內的支付寶平面廣告。



早陣子在地鐵車廂內看到一則支付寶廣告,讀完令筆者得啖笑。廣告是一段簡短對話:

寶寶說:「Alipay?」
店員說:「OK!支付寶」
第一次見已經有共同語言
完。另有英文版,意思一樣,在此省略。廣告大概想傳遞一個訊息:支付寶即Al

ipay,Alipay即支付寶。筆者心想:「咁都要落廣告?係咪真係咁多人唔知Alipay同支付寶本來同一物呀?」但想深一層,作為財經記者,特別是跑開科技媒體電訊業(行內俗稱「TMT」)新聞的,甚麼儲值支付工具、非儲值支付工具、各式各樣的付款方法都被視為common sense。但一般市民,對著一堆又中又英的支付工具,有幾多個分得清?

朋友間談論起市面上支付工具花多眼亂,有人提起「TNG」,有人答:「我知!Tap& Go呀嘛」,Tap& Go是Tap& Go,TNG是TNG。Tap& Go的中文叫「拍住賞」,有次筆者想測試「拍住賞」是否如「八達通」一樣一講就明,於是在便利店付款時跟收銀員說:「我想用拍住賞」,「咩拍住上?」,「唔係拍住上,係拍住賞」,即使再字正腔圓多說一遍,店員依舊一頭霧水,最後筆者放棄了,說:「我想用Tap& Go」,店員即說:「哦!」。

要人知道who are you是令市民成為active users的第一步。不過,內地兩大電子支付工具支付寶及微信支付進軍香港以來瘋狂燒錢,愛著數的港人似乎相當受落,其他電子支付工具,恐怕在人搞清楚你的名字前已被遺忘。

記者:邱曉欣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