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少揚﹕投資要懂擇善固執
【專訊】無獨有偶,繼騰訊(0700)大股東南非Naspers宣布將手持31%騰訊股份連同其他無關痛癢的科技相關資產打包分拆上市後,阿里巴巴第二大股東Altaba上周亦宣布將悉數沽清手持10.96%阿里股份。
與去年Naspers減持2%騰訊股份套現100億
美元相比,今次Naspers透過發售25%新股攤薄其所持有騰訊股份,變相進一步減持7.775%,按市價計總值350億美元,至於Altaba盡沽的阿里股份,市值更逾500億美元,兩單交易總金額是去年Naspers減持金額的8.5倍。
阿里騰訊遭減持 勿反應過敏
純以市場供求考慮,Naspers今次透過分拆騰訊持股獨立上市,實際上並沒有沽出任何騰訊股份出街,騰訊的街貨並沒有任何實質改變,事件對騰訊短期的股價影響非常有限。反之,Altaba全數配售其手持總值500億美元,或對阿里的股價有短期的衝擊。
持股近20年的Naspers及Altaba這兩位長情股東,竟然不約而同在此時此刻一齊高調兼大額減持中國兩大網絡巨企股權,難免惹人暇想。最正路的看法,是兩位重量級的股東相繼減持,或顯示他們認為騰訊及阿里目前的市值,愈來愈靠近兩者潛在估值的天花板,不如趁現在好價,套現轉投其他藍海市場。
中生製藥被迫沽出 留下遺憾
以上很可能是事實,或至少是局部的事實。在此,不妨分享一下自己從事基金經理多年來最常犯的錯誤,讓讀者自行判斷Naspers及Altaba的決定是否一定正確。早於20年前,筆者透過兩名曾創立一個創業板網站的舊同事,得悉中國生物製藥(1177)是一家不可多得的優秀公司。與其他創業板新上市股份不同,該公司一上市已經有盈利,而且其中一名獨立非執董,是曾任民政事務局長的眼科聖手何志平。這事看來不是巧合,因為該公司當年最賺錢的業務,是後來以數十億港元出售給博士倫的眼藥水業務。
多年來,我屬下管理的基金,斷斷繼續都有持有這隻超級增長股,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我沒有耐性由一開始持有至今,往往都是沽出後,最終仍是要以遠比沽出價更高的價錢買回。最難忘的一次沽貨紀錄,是2008年10月,正當我所管理的基金仍在加碼買入這隻股份的時候,我收到紐約總公司的大信封——他們決定結束亞洲業務。這隻當時市值比其持有的淨現金還要低的股份,就在當年底前,因為總公司一聲令下結束業務,在股價最低位附近沽出了。
騰訊阿里逐步「回歸」 未必是壞事
多年來,從我手上錯誤沽出的股份,又何止中生一家,隨手一數,至少尚有港交所(0388)、創科(0669)、偉易達(0303)及新意網(1686)。無論減持或沽出之後,換入的股份表現往往更差。有自己的前車之鑑,我對Naspers及Altaba分別決定減持及沽清其多年持股的看法,比較中性,甚至可能傾向認為,一直以來外資掌握中國科網界最貴重資產的情況,有逐步回歸的機會,這對騰訊及阿里在中國大陸的業務發展,未必是一件壞事。
有說,做投資的,不要企圖跟股票談戀愛。我多年來慘痛經驗得來的教訓卻是:做投資的,要懂得擇善固執,選定對象之後,最好還是從一而終。不信,你可以問問亞馬遜的貝索斯。
(筆者客戶持有騰訊、阿里、中生、ASM及新意網股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Vincent@vlasset.com
[霖少揚 細味投資]
【專訊】無獨有偶,繼騰訊(0700)大股東南非Naspers宣布將手持31%騰訊股份連同其他無關痛癢的科技相關資產打包分拆上市後,阿里巴巴第二大股東Altaba上周亦宣布將悉數沽清手持10.96%阿里股份。
與去年Naspers減持2%騰訊股份套現100億美元相比,今次Naspers透過發售25%新股攤薄其所持有騰訊股份,變相進一步減持7.775%,按市價計總值350億美元,至於Altaba盡沽的阿里股份,市值更逾500億美元,兩單交易總金額是去年Naspers減持金額的8.5倍。
阿里騰訊遭減持 勿反應過敏
純以市場供求考慮,Naspers今次透過分拆騰訊持股獨立上市,實際上並沒有沽出任何騰訊股份出街,騰訊的街貨並沒有任何實質改變,事件對騰訊短期的股價影響非常有限。反之,Altaba全數配售其手持總值500億美元,或對阿里的股價有短期的衝擊。
持股近20年的Naspers及Altaba這兩位長情股東,竟然不約而同在此時此刻一齊高調兼大額減持中國兩大網絡巨企股權,難免惹人暇想。最正路的看法,是兩位重量級的股東相繼減持,或顯示他們認為騰訊及阿里目前的市值,愈來愈靠近兩者潛在估值的天花板,不如趁現在好價,套現轉投其他藍海市場。
中生製藥被迫沽出 留下遺憾
以上很可能是事實,或至少是局部的事實。在此,不妨分享一下自己從事基金經理多年來最常犯的錯誤,讓讀者自行判斷Naspers及Altaba的決定是否一定正確。早於20年前,筆者透過兩名曾創立一個創業板網站的舊同事,得悉中國生物製藥(1177)是一家不可多得的優秀公司。與其他創業板新上市股份不同,該公司一上市已經有盈利,而且其中一名獨立非執董,是曾任民政事務局長的眼科聖手何志平。這事看來不是巧合,因為該公司當年最賺錢的業務,是後來以數十億港元出售給博士倫的眼藥水業務。
多年來,我屬下管理的基金,斷斷繼續都有持有這隻超級增長股,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我沒有耐性由一開始持有至今,往往都是沽出後,最終仍是要以遠比沽出價更高的價錢買回。最難忘的一次沽貨紀錄,是2008年10月,正當我所管理的基金仍在加碼買入這隻股份的時候,我收到紐約總公司的大信封——他們決定結束亞洲業務。這隻當時市值比其持有的淨現金還要低的股份,就在當年底前,因為總公司一聲令下結束業務,在股價最低位附近沽出了。
騰訊阿里逐步「回歸」 未必是壞事
多年來,從我手上錯誤沽出的股份,又何止中生一家,隨手一數,至少尚有港交所(0388)、創科(0669)、偉易達(0303)及新意網(1686)。無論減持或沽出之後,換入的股份表現往往更差。有自己的前車之鑑,我對Naspers及Altaba分別決定減持及沽清其多年持股的看法,比較中性,甚至可能傾向認為,一直以來外資掌握中國科網界最貴重資產的情況,有逐步回歸的機會,這對騰訊及阿里在中國大陸的業務發展,未必是一件壞事。
有說,做投資的,不要企圖跟股票談戀愛。我多年來慘痛經驗得來的教訓卻是:做投資的,要懂得擇善固執,選定對象之後,最好還是從一而終。不信,你可以問問亞馬遜的貝索斯。
(筆者客戶持有騰訊、阿里、中生、ASM及新意網股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Vincent@vlasset.com
[霖少揚 細味投資]
世味.頭知 - 霖少揚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