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資 - 羅國森 2019年6月14日
《品中資-羅國森》海底撈(06862)是飲食股奇葩
《品中資》近期港股受到內外衝擊,氣氛有點沉鬱。外者當然是特朗普「變臉」,令中美貿
易談判陷入僵局;內者則是近期香港因為修訂「逃犯條例」而引發的抗爭。
新股市場原先也頗熱鬧,因為部分公司想趕著6月底前上市,但這一連串不明朗因素開始波
及新股市場,其中昨日上市的太興集團(06811)和嘉濤(02189)均跌穿招股價,太
興跌幅更達一成二。
另外,本來是今年以來集資最大的新股,也是亞洲最大物流地產平台的ESR,更以市況轉
差為由,將上市計劃擱置。
作為地道的香港人,我只希望大家都以平和理性的態度去處理這些敏感課題。香港的國際金
融中心地位得來不易,但失去卻可能只是當權者的一念之差。
這些都太沉重了,我想緩和一下氣氛,跟大家品評一下飲食股。我其實也算是太興的粉絲,
因為我喜歡太興的燒味,某程度上,太興是靠燒味打響名堂的。今次她上市,我本來也有點興趣
,但當看過她的招股書資料後,我便打了退堂股。
先說7年前上市的翠華(01314),上市時也十分吸睛,上市初期的股價表現也很厲害
,只可惜,短短兩三年間,業績開始走樣,股價從高位回落,現價比招股價跌了七成二,真的令
人心寒。
本來,論規模和實力,現在上市的太興,比7年前的翠華好了不少,因為當年翠華上市時,
只有26間餐廳,營業額大約7億元,剛好賺1億。但現在太興,擁有191間餐廳,營業額高
達31億,去年底賺大約3億元。以上市估值大約30億計,市往績市盈率只有10倍,似乎很
便宜呢!
*太興去年業績倒退*
誰不知,原來當中有1﹒6億元是出售物業所賺的非經常性利潤時,我的心便沉下去,因為
扣除了這筆錢之後,去年只賺1﹒4億元左右,比起2017年是倒退的,往績市盈率其實變成
21倍。
再深入分析,太興去年的淨利潤率只有4﹒5%,即使我算她去年是賺3億,淨利潤率也不
超過一成,可見飲食業是利潤微薄的生意。而太興的業務模式是靠多品牌策略,加上高速擴展。
她旗下的品牌除了太興燒味餐廳外,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茶本木,此外還有靠得住和近期冒起的
錦麗和敏華等等。
表面上,飲食業是靠量取勝的,例如一間鋪可以每年賺300萬,只要開10間,就賺
3000萬,開100間就賺3億。但實際上,這只是數字上的推算,因為飲食行業,最難控制
的就是食物質素和管理。如果擴張太快,就容易出現管理和食物質素的問題,只要其中一項出事
,就會摧毀艱苦建立的品牌形象。
不過,早前有隻中資飲食股的表現就令人刮目相看,這隻股票是去年9月才上市的海底撈(
06862)。她的招股價是17﹒8元,短短9個月左右,股價升了六成六(昨日收報
29﹒65元)。
當日上市時,海底撈已經被投資者形容為最「貴」的新股,因為她的每手股數是1000股
,以17﹒8元定價,即入場費要17,800元,是歷來入場費最高的新股!近年的新股入場
門檻,大部分都是3,000-5,000元左右。以這個門檻來說,有人形容是不想散戶參與
。
不過,海底撈上市初期的股價表現也不算突出,直到今年2月才開始起步。以現時的入場門
檻約3萬元計,我絕對相信,「識貨」之人絕對不是一般散戶,而是基金大戶。
但海底撈除了入場門檻高之外,估值也實在「貴」呀!去年上市時,海底撈的往績市盈率已
達75倍(2017年賺元11﹒94億元人民幣,以17﹒8元定價,市值高達900億港元
)。
*海底撈年增200店靠量取勝*
但貴還貴,她的股價還是升完又升。以昨日的股價計,海底撈的2018年往績市盈率更高
達95倍。其實,如果不是去年的業績大升六成的話,海底撈的市盈率更會逾百倍。
海底撈是內地最大的火窩連鎖集團,她正正就是用我上述「方程式」去擴展業務的,因為一
家店賺300萬,只要開100間,就可以賺3億。
截至2018年底,海底撈總共有466間店,當中430間在內地,其餘則在海外,香港
也有(其中一間在油麻地的更是24小時營業),去年全年新增店鋪近200間,發展之迅速,
實在可以用誇張來形容。
但海底撈跟其他飲食股不同的是,因為她是經營火窩,在控制食物質素方面相對容易,因為
不涉及烹調,只需要控制食材質素,這是相對容易的。即是說,火窩店較容易控制品質,餘下來
就只是管理。
在海底撈2018年年報中的業務回顧中,第一句就指出,該公司的管理理念是「連住利益
,鎖住管理」,高度統一員工利益和公司利益,以激發增長活力,另外就是控制食品安全和其他
風險。
我是頗欣賞管理層這個策略的,只不過,在沒有最貴,只有更貴的情況下,我始終不想沾手
飲食股呢!《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品中資 - 羅國森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