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金融High Tea - 陸羽仁 2019年10月21日

金融High Tea - 陸羽仁 2019年10月21日

骨枯市焗住跟炒
2019年10月21日
  上周五港股跌128點,收報26719點,跌幅0.5%;美股表現則差一些,杜指跌255點,跌幅1%。美股下跌主要是內在因素,包括波音飛機可能向監管機構有關MAX 737的問題,以及強生宣佈回收部份嬰兒爽身粉等。美股走勢可能觸發港股再回吐,但就未必會造成大幅下跌。美

股短期走勢OK,除了因為特朗普讓步,令中美貿易談判稍有成果外,還因為美國聯儲局早前再度引入600億美元的「不是量寬的量寬」。  放水負利率 推不高經濟

  在剛結束的國基會和世界銀行周年會議上,很多財經專家在發言時都提到,全球央行放水和負利率政策,長遠會帶來很大問題。瑞銀高級顧問Huw van Steenis說,負利率就像類固醇,注射後短期感覺會相當良好,但長時期大劑量注射會侵蝕骨頭,搞到病人愈來愈弱。

  這個「骨枯論」背後理據是,在放水加上負利率年代,銀行將資金放入央行時,要被收取利率,即是說,存款者也會受到懲罰,結果會刺激資金經理瘋狂尋找投資產品。日本已用了負利率達20年,歐洲央行在2011年債務危機後,也用上這個政策,最近減息後,歐央行利率已低至負0.5厘,跟住又進行量寬。Huw van Steenis表示,日本負利率用了20年,未能推高經濟之餘,金融體系更變得愈來愈弱。

  聽完瑞銀呢個分析,陸羽仁有個觀察,央行大量放水,推出負利率政策,就像注射類固醇一樣,短期刺激經濟和投資市場,但長遠令到經濟轉弱,卻又不會很快爆煲。股票投資者最關心的是,到底幾時會爆煲?

  美國在10月中宣佈會雙管齊下,向市場放水,除繼續每日進行回購協議操作直至明年1月,還開始每月購買約600億美元短期債券,以維持市場流動性。從數量上來說,今次聯儲局擴展資產負債表規模,同2019年9月13日開啟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每月買債850億美元的力度接近。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強調,這次「擴表」是管理貨幣量,不可以與之前實施的購買長期資產的量化寬鬆計劃混淆。聯儲局否認是量化寬鬆,只不過是一種語言偽術,因為他們界定的量化寬鬆是用來刺激經濟、推高通脹,今次雖然在做接近的事情(買短期債而非長期債),但目標是維持銀行流動性,所以不算是量化寬鬆。

  銀行水緊 不得不放
  要明白聯儲局這個學術性解釋,就要知道這次美國的新量寬出現原因。今年9月17日,美國銀行的隔夜回購利率曾升至10厘,遠超正常水平。銀行因為有周轉困難,紐約聯儲銀行便再次啟動回購計劃,在晚間回購債券注資750億美元,令隔夜回購利率急跌回2.5厘。回購利率是銀行與金融機構之間借出現金,並以對方國債等資產為抵押操作,還款期可以短至一日。

  正常而言,回購利率與聯儲局定下的聯邦基金利率(現時是2至2.25厘)相若。美國九月中隔夜利率急升至10厘,顯示銀行之間的短期資金非常緊張,當中有些表面原因,第一是美國企業繳稅,9月15日是美國企業交稅的限期,大量資金被挪走;第二是財政部賣債。財政部在九月初拍賣780億美元的國債,等於抽走市場780億美元現金。

  不過真正原因還是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慢慢抽走銀行儲備資金。聯儲局在第三輪量寬時不斷買債,令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張,最高去到4.5萬億美元。其後結束量寬後逐步縮表,要回收資金,想縮少資產負債表至正常水平。

  聯儲局縮表速度相當緩慢,到目前為止只減少至3.8萬億美元。不過聯儲局收水,銀行放在聯儲局的儲備資金規模亦同步減少。2014年,銀行放在聯儲局的超額儲備規模達2.9萬億美元,到今年九月已降至1.3萬億美元,銀行儲備資金下降,意味可以用作短期借貸資金減少,當去到某些資金需求瓶頸,隔夜回購利率就會大幅飆升。

  看淡美債 資金外溢
  市場估計銀行超額儲備金最少要1萬億美元,現時已跌至1.3萬億美元,已經去到接近緊絀水平。聯儲局只好大幅放水,推高銀行儲備金額。在出事之後的10日內,聯儲局便用回購資產方式,向市場釋出6000億美元,以壓低隔夜回購利率,然後再進行每月600億美元的變相量寬。自八月以來,聯儲局已減息兩次共0.5厘。聯儲局由八月開始,其實是三料放水去解決市場資金緊張。

  窺探美國資金緊張的的深層次原因,除了此前聯儲局縮表,也與更大範圍的美元資產如美債拋售潮有關。美國債務持續飆升,截至10月12日,美國聯邦債務總額達22.82萬億美元,很快便會突破23萬億美元,預計去到2021年財年,美國債務總額將再增加4.78萬億美元。

  美國瘋狂舉債,在特朗普上任大力減稅後更加嚴重,令全球央行對美元和美債投下不信任票,自2018年開始,全球央行對美債出現淨賣出狀況。據彭博數字顯示,全球央行對美債的持有量從高位降至6.43萬億美元,當中以俄羅斯減持美債最為激烈,累計拋售手上94%美債。中國則由去年六月至今年七月,共減持832億美元美債,這個減持的數量,相等於德國目前持有美債總量。

  美國人過度消費,每年近萬億元的財政赤字,便用發債去填補,等於以兜售美債方式,轉嫁赤字風險予買美債者。當全球央行都不看好美國這種「先使未來錢」的行為,便減買美債甚至沽出美債,換入其他資產如黃金或他國貨幣,美國銀行體系的資金便會減少。現時美國10年國債債息還有1.75厘,德國10年債息卻是負0.38厘,即是美國要比德國多付2.13厘利息,才可以借到長錢,這2.13厘就是美國的風險溢價。

  九成按揭 夾人買樓
  這就出現一個惡性循環,美國要進一步量寬去維持流動性。一旦使用類固醇便很難停下來,美國曾一度戒了,但停了一年多,又再服類固醇。所有人都知道注射類固醇不好,打得多會造成骨枯,但也沒有人可以估到幾時會死。

  骨枯市會逼人炒股,大家唯有繼續短炒。香港已陷入一個很奇怪的局面,美國繼續量寬全球水浸,本來中短期利好股市和樓市等資產市場,但香港卻不爭氣,示威浪潮不斷升溫,本地經濟直線插水,不利股市和樓市。在剛公佈的《施政報告》中,政府沒有提出大幅增加土地樓宇供應方法,但卻推出把按揭成數由七成放寬至九成,供應不增卻增加需求,間接造成承托樓市的效果。政策對二手樓有利,政策一出,上周末的二手樓預約睇樓量馬上增加23%。新政策雖然有方便上車的好處,同時亦令樓價很難從高位回落。市民可能之前容易些買到樓,但負債卻會更為沉重,有夾你買貴樓的味道。

  美國一路骨枯一路放水,但要等到樓市爆煲,又不知要等到甚麼時候。未來真的爆煲,最可能是一個洶湧全球的金融風暴所致,問題是不知何時湧至。在爆煲之前,大家惟有焗買焗炒。

  股神巴菲特因為其投資回報不像以往跑贏大市受到批評,主要原因是手上持有的1200億美元現金,沒有作任何投資,因為他覺得資產太貴。可見股神也和我們一樣面對同一難題,覺得政府現時的經濟政策不對路難以持續。但係唔夠勇去投資,股市卻照升又會被罵。這個「骨枯市」的投資困局,強如股神亦很難避過,普通人唯有焗住炒吓上落市。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 陸羽仁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