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最大敵人
阿里巴巴昨錄約52.1億元成交額。(資料圖片)
新經濟股成為市場造王者,對港交所(388)而言,這當然是有賴阿里巴巴(9988)的回歸。去年引入「同股不股權」架構後,到北水可以正式透過互聯互通機制買賣,簡單比較小米集團(1810)及美團點評(3690),已大可以知悉內地
投資者的明顯取態及其分別吧。
截至上月底,按三地互聯互通的持股紀錄,北水合共持有約2.13%美團股份,涉及1億多股,相比之下,上月初於美團的持股數目及比重,分別為三千多萬股及0.55%而已。
至於小米,其實都同樣獲內地投資者垂青,但股數及持股比重,雖然有近二億股,惟比重計只有0.8%。
肯定,內地資金定會較本港及國際投資者對兩家公司認識較深,白一點,小米代表的是競爭激烈及業務定位問題,至於美團憑其餐飲外賣業務,標誌著是市場佔有率與壟斷,哪管是毛利問題或市場準入門檻其實未必太高。股價證明了一切,美團現在市值逾五千億元了,其業務模式簡單易明之餘,更重要是予外界市場佔有規模到達相當高水平之後,所帶來的額外增值。
相反,小米現價較上市價仍然潛水,小米模式亦未必難明,皆因它處處有效法蘋果的影子。對於這家首隻同股不同權上市股份而言,至今似乎仍然未能說服投資者在於其硬件過渡至互聯網及物聯網的策略定位。老實,科技巨企已經壟斷,尤其是軟件及互聯網市場,要爭奪相當份額談何容易,小米靠其產品定價及包裝,既然有一定市場,其實倒不如擺到明強調自己是賣硬件,主打電話及家電吧,因為投資者的審視及估值角度,就會有所不同,及會更重視其銷售增幅。
構成新經濟造王者的阿里巴巴登場,的確搶走不少光芒,甚至其他股份的成交。筆者一直認為,除非股市有新資金入市,否則的話,阿里的消費及科技兩者俱備概念,很大程度會令不少機構投資者買中國,就只會買阿里,而忽略甚至減磅其他中資股。
當然,臨近年底,觀乎全球的市場表現,已足以令基金提早計算收爐吧。短期而言,港股成交不會多,下一回合乃視乎阿里何時會被納入港股通,及明年中的恒指檢討。但對於阿里支持者而言,美國上市及其在美國的估值,最大敵人其實就是美股的調整。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