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同源為何分族互鬥?
基因研究顯示,現代人源自同一個祖先——原先生活在非洲東部曠野的原始智人。中國人很多都以為自己的祖先原先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附近,可是,基因研究證明這個說法是錯的。甚麼北京人,爪哇人,尼安得達人等,都被現存的智人種族清洗了。他們的基因只有
極小分量殘留在現在人身上。顯示不同的人種在相遇時,並沒有大規模通婚,而是出現大規模的殘殺,直至另一個種族被消滅為止。
有些人會懷疑這種說法。因為,人類如果來自同一個祖先,為何不同的人種,在膚色、面容、體形、生活習慣、宗教信仰,以至在道德文化上,可以存在著那麼大的差異?
人類在離開非洲前,本是十分相像的。大家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基因不斷互相交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十分相像。但隨著人口的繁衍,資源就變得不足,部分人就得去別處探索新的可供生活的地方。之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逐步養成不同的生活習慣,最後連外表也因環境與生活習慣而有所改變。
生活在熱帶的,曬太陽的機會多,膚色自然較黑,生活在溫帶與寒帶的,膚色就自然較白。此外,氣候又影響衣著服飾,食物種類;而生活方式亦會影響溝通的內容,發展出不同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以及社會價值。久而久之,人類就出現了不同的種族。
當時的人類已攀上食物鏈的頂部,可以在地球上極不同的環境下生活;在撒哈拉沙漠與在阿拉斯加凍原上生活的民族,當然截然不同。人類因遷徙而生活在互相割離的環境,進而形成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環境下,各民族的文明進化會發生差異,以致當美國人登陸月球的時候,亞馬遜森林裏尚有人生活在新石器年代。
發展的差異,曾一度令文明路上走得快一步的人種,覺得別的人種是野蠻人,只配做低檔次的工作,甚至只宜做奴隸。在人類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裏,人類間的不同種族,要麼碰不上,一經碰上,就會因沒法溝通,而沒法互信;就會因爭奪資源,要互相征討,來一個你死我活。
在這種情況下,各民族的文化裏,無不刻意培養愛國主義的情懷,以要求國民在遇到外敵入侵時,精忠報國為國犧牲。我小學時期,讀過一本意大利的兒童文學作品,叫做《愛的教育》。其中第一篇文章就是講為國家作奉獻的故事。當時幼小的心靈已深受感動,後來我才明白,我之所以會被感動,是因為人類的基因裏,早已埋下了愛國主義的密碼,很容易被喚醒。
基因是自私的,它追求的是整個物種的存活,這樣DNA作為蛋白質存在的模式就能夠一路存在下去;而個體生命是遲早要死的,所以必須為基因的延續而犧牲。由於不同的基因存在方式都要追求永生,人類的種族之間於是內鬥不斷。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