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陶冬天下 - 陶冬 2020年2月5日

陶冬天下 - 陶冬 2020年2月5日


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會動搖嗎?
  一場社會動盪,觸發了市場對香港的未來憂慮。近日,筆者不斷被問及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會否因此而改變,提問者既有頂級富豪也有基層市民,既有金融機構也有外資企業。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談一個觀察。90年代中筆者初入金融行業之時,全球路演除了紐約倫敦波士頓

之外,法蘭克福、巴黎、米蘭等地都要去見基金,十幾年後只需要去倫敦了,歐洲其他城市海外投資組合大多交給了常駐倫敦的基金經理管理;筆者初時曾經頻繁訪問東京,漸漸地一年未必去一次,日本投資海外的資金量不斷萎縮。

 
  公認的三大全球金融中心是紐約、倫敦和香港,都是盎格魯撒克森文化背景下(或說英語文化圈)產生出來的,連區域金融中心如新加坡、杜拜,也有深厚的英語文化淵源。至於東京、法蘭克福可以做成很大的本土金融中心,但是走出國境就不太適應。上海至少到現在,也只是中國的本土金融中心。

 
  英國的普通法體系,是現代資本市場運作的基礎,法制精神、仲裁信譽對於金融中心至關重要。人才,乃是金融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頂級國際金融人才去哪裏,大機會就在哪裏。國際金融中心真的不是一國政府可以自封的,也不是靠錢可以買來的。真正稱得上全球金融機構的掌舵人,無論人種如何,大致受教育於盎格魯撒克森文化,那些機構的頂層設計、內部監控,也大致源於盎格魯撒克森文化。底蘊,說起來玄而又玄,但是對全球金融中心卻是不可或缺的。香港有這個底蘊。

 
  適當的市場監管,對於金融中心的長期穩定和繁榮必不可少,過度監管勢必水清無魚,疏於監管則早晚出大事。基礎設施同樣重要,信息、通訊硬體和人才、規章軟體,乃至生活、教育、醫療等配件,缺一不可。在這些領域,香港可以與任何其他城市競爭。

 
  資金的需求與供應,乃是金融中心的根本。筆者入行時候,香港只有四隻H股,如今七成以上的盈利來自中國內地。現在在香港發行債券、外匯產品,發行主體基本上是中國的企業。香港股市的市值,是新加坡的十倍,未來中概股回歸港股,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大幅上升。香港IPO金額常年雄踞世界前二名,中資企業是絕對主力。新加坡在股市上取代香港,談何容易。

 
  私人銀行業務,可能是受到這次社會動盪衝擊最大的。私行資金的核心需求是安全、隱私。毋庸諱言,最近資金流向新加坡、蘇黎世較多,信心修復恐怕需要5-10年的時間。不過資金的記憶長度是有限的,地緣政治爆發往往此消彼長,不少走出去的資金或許以後會回來,一切取決於投資機會。

 
  筆者認為,香港擁有適合全球金融中心的底蘊和基礎設施,資金需求與供應亦支持其金融江湖地位,只要香港不自絕於與中國內地的經濟金融聯繫,時間可以修復信心。暫時看不出香港的金融地位受到根本性的動搖。

 
  本文原載於今週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陶冬天下 - 陶冬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