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遜喂:留意動力與價值股會否轉換?
你遜喂:留意動力與價值股會否轉換?
【專訊】我看過一個頭條:「最壞的兩個情況侵襲市場:分裂政府使大型刺激方案不能出現,選舉會出現數以周計的爭議」。很多投資者都擔心美國選舉會帶來不穩定和不可測,選舉日前大家一度以為「藍掃」(即民主黨在總統、參眾兩
院選舉皆勝出)會有清楚結局,事實上個多星期後仍然未有結果,還肯定會有特朗普的抗議、重新點票和法律訴訟,分裂的政局使大型刺激方案不能出現,選舉會出現數以周計的爭議。不過,市場一點也沒有逃避風險,波幅指數下跌,股市飈升。我常常說世事從沒有清楚的,要等到事情確定才入市只會白等。
最初市埸相信藍掃未現,大額經濟刺激方案很難出現,因此債券息率不會大升,所以債券空倉被迫回補 (但之後債息還是上升)。至於科技股急升,我覺得是因為政府分裂不會對大科技企有傷害,之後又有擔心疫情第二波的因素。大選期間,市場聲音擔心民主黨獲勝,因為擔心加稅財政赤字和監管增加。選舉前一日和當日,美股期指在民主黨點票領先的時候上升,「理由」是藍掃有機會出現;11月3日之後期指上升,「理由」是藍掃不會出現。有趣嗎?
我在11月7日讀者會通訊的盤路分析梳理選舉前後的市場盤路:根據高盛,市場共識是股市在大選後會上升,對沖基金可再加大槓桿,不過淨槓桿上升空間有限。大選前的79.4%淨槓桿高於上兩次大選時候的58.4 %(2012年)和58.6%(2016年);股票基金流入也可支持大市。根據摩根大通,環球對沖基金總和淨槓桿在過去數個月都是增加股票比重;大選前星期一,對沖基金總槓桿由10月23日的100%下降至89% ,對沖基金在選舉前的名義淨比重比10月份高位只低2%。選舉前一個星期的買盤來自量化及多元策略基金,而不是長短倉對沖基金。長短倉對沖基金在10月30日開始入市,然後在11月2日選舉之前加大買盤,達到兩個標準異差,是10月9日以來最大買盤。同時風險平價基金股票啤打接近中位數,歐洲活躍型股票互惠基金啤打接近2月、3月時候高位。
炒股部署:分段買賣 鋤弱扶強
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部的共同故事是對沖基金增加股票比重,在10月30日和4日更加是大買家,對象是宏觀交易所掛牌基金、科技股、動力股。不過,選舉日買盤主要是空倉回補,是3月以來最大的一日淨買盤(3.6個標準差)。多家投資銀行表示長倉活動並不大,買盤主要是空倉回補(按:這並不表示基金市空倉,因為他們可能已經一手都是貨)。
從以上資料可見,對沖基金似乎在大選前已看好股市 。相比之下,我接觸的個人投資者無疑傾向審慎或擔心,好像有人是100%現金。這是否就是專業投資者和散戶的不同呢?對於專業投資者來說,離場是一件奢侈的事。因為一旦離場或現金多,如果股市下跌還好,那時當然就是英雄;一旦股市上升,組合就很容易落後大市,那時候就會變成狗熊。成與敗都是一念之間的抉擇。
投資永遠都有風險,問題是要接受哪種風險和哪個程度的風險。今次美國總統大選和其他事件一樣總會有很多可能性,但是股市大跌的機會是不大的。試想特朗普得勝,不就是再來4年,回想過去4年光景,股市應該歡迎吧。如果民主黨獲勝,從以往股市歷史來看,其實也不錯。大家記得克林頓時代嗎 ? 而且一旦甩掉了特朗普的不可測性,市場還可以走自己的路。無論哪個政府上台,環球中央銀行的水喉都會大開。信貸市場對選舉毫無反應,信貸差價保持極低水平。我的基本投資觀點是信貸市場沒事,股市就不會大跌,所以對沖基金維持長倉可以算是合理的決定。
大選之後股市飈升,最多見的解釋就是國會兩黨分治、民主黨入主白宮,這是最好的局面,因為不會有高稅和大支出,又有規矩可尋,重返傳統美國政治經濟的理想形態。大背景又環球央行寬鬆,疫苗將至,因此出現資產重脹的現像。以上理由其實頗為充分和合理,問題是環球股市在大選的一個星期內上升4%至9%, 持貨不足的怎辦,又或者早已經入市的怎麼辦?我的簡單答案是股市照炒,分段買賣,鋤弱扶強;一個要留意的焦點是動力股和價值股的轉換交易如何發展。
shunwailee@hotmail.com
[你遜喂 牛熊共舞]
你遜喂:留意動力與價值股會否轉換?
【專訊】我看過一個頭條:「最壞的兩個情況侵襲市場:分裂政府使大型刺激方案不能出現,選舉會出現數以周計的爭議」。很多投資者都擔心美國選舉會帶來不穩定和不可測,選舉日前大家一度以為「藍掃」(即民主黨在總統、參眾兩院選舉皆勝出)會有清楚結局,事實上個多星期後仍然未有結果,還肯定會有特朗普的抗議、重新點票和法律訴訟,分裂的政局使大型刺激方案不能出現,選舉會出現數以周計的爭議。不過,市場一點也沒有逃避風險,波幅指數下跌,股市飈升。我常常說世事從沒有清楚的,要等到事情確定才入市只會白等。
最初市埸相信藍掃未現,大額經濟刺激方案很難出現,因此債券息率不會大升,所以債券空倉被迫回補 (但之後債息還是上升)。至於科技股急升,我覺得是因為政府分裂不會對大科技企有傷害,之後又有擔心疫情第二波的因素。大選期間,市場聲音擔心民主黨獲勝,因為擔心加稅財政赤字和監管增加。選舉前一日和當日,美股期指在民主黨點票領先的時候上升,「理由」是藍掃有機會出現;11月3日之後期指上升,「理由」是藍掃不會出現。有趣嗎?
我在11月7日讀者會通訊的盤路分析梳理選舉前後的市場盤路:根據高盛,市場共識是股市在大選後會上升,對沖基金可再加大槓桿,不過淨槓桿上升空間有限。大選前的79.4%淨槓桿高於上兩次大選時候的58.4 %(2012年)和58.6%(2016年);股票基金流入也可支持大市。根據摩根大通,環球對沖基金總和淨槓桿在過去數個月都是增加股票比重;大選前星期一,對沖基金總槓桿由10月23日的100%下降至89% ,對沖基金在選舉前的名義淨比重比10月份高位只低2%。選舉前一個星期的買盤來自量化及多元策略基金,而不是長短倉對沖基金。長短倉對沖基金在10月30日開始入市,然後在11月2日選舉之前加大買盤,達到兩個標準異差,是10月9日以來最大買盤。同時風險平價基金股票啤打接近中位數,歐洲活躍型股票互惠基金啤打接近2月、3月時候高位。
炒股部署:分段買賣 鋤弱扶強
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部的共同故事是對沖基金增加股票比重,在10月30日和4日更加是大買家,對象是宏觀交易所掛牌基金、科技股、動力股。不過,選舉日買盤主要是空倉回補,是3月以來最大的一日淨買盤(3.6個標準差)。多家投資銀行表示長倉活動並不大,買盤主要是空倉回補(按:這並不表示基金市空倉,因為他們可能已經一手都是貨)。
從以上資料可見,對沖基金似乎在大選前已看好股市 。相比之下,我接觸的個人投資者無疑傾向審慎或擔心,好像有人是100%現金。這是否就是專業投資者和散戶的不同呢?對於專業投資者來說,離場是一件奢侈的事。因為一旦離場或現金多,如果股市下跌還好,那時當然就是英雄;一旦股市上升,組合就很容易落後大市,那時候就會變成狗熊。成與敗都是一念之間的抉擇。
投資永遠都有風險,問題是要接受哪種風險和哪個程度的風險。今次美國總統大選和其他事件一樣總會有很多可能性,但是股市大跌的機會是不大的。試想特朗普得勝,不就是再來4年,回想過去4年光景,股市應該歡迎吧。如果民主黨獲勝,從以往股市歷史來看,其實也不錯。大家記得克林頓時代嗎 ? 而且一旦甩掉了特朗普的不可測性,市場還可以走自己的路。無論哪個政府上台,環球中央銀行的水喉都會大開。信貸市場對選舉毫無反應,信貸差價保持極低水平。我的基本投資觀點是信貸市場沒事,股市就不會大跌,所以對沖基金維持長倉可以算是合理的決定。
大選之後股市飈升,最多見的解釋就是國會兩黨分治、民主黨入主白宮,這是最好的局面,因為不會有高稅和大支出,又有規矩可尋,重返傳統美國政治經濟的理想形態。大背景又環球央行寬鬆,疫苗將至,因此出現資產重脹的現像。以上理由其實頗為充分和合理,問題是環球股市在大選的一個星期內上升4%至9%, 持貨不足的怎辦,又或者早已經入市的怎麼辦?我的簡單答案是股市照炒,分段買賣,鋤弱扶強;一個要留意的焦點是動力股和價值股的轉換交易如何發展。
shunwailee@hotmail.com
[你遜喂 牛熊共舞]
即日官掂 - 你遜喂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