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風暴連鎖效應
中國恒大集團債務重組已經肯定,問題在於是否只限於債務重組這麼簡單。(資料圖片)
實話實說,本港市場已連續3年倒楣。不是嗎?前年的社會事件造成信心危機、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換來是經濟大幅下滑。到今年,原本以為連中兩元後可以釜底抽薪,沒有賣點也勝在估值低殘,結果又來一記監管
大風暴。哪會有一個市場負面因素可以連中三元,怪不得外資據報要加快沽貨。
公平而言,我們不宜對監管兩個字戴上有色眼鏡。短短幾個月,不論科網平台監管、教育行業以至房地產,政策也許出於好意,但問題在於,在推行期間,真正負責而又懂得管理市場的,經驗可能有限。說得白一點,領導層下達政策,部門為求表現,盡力執行,期間可能已超出所要求範圍,加上對市場了解不深,甚至存在錯判形勢的話,問題就變得大了,好的政策原意變成為市場災難的源頭。
中國恒大集團(3333)債務重組已經肯定,問題在於是否只限於債務重組這麼簡單。野村早前估計,基本要削債七成半,但不要忘記,在岸及離岸債持有人的地位不盡不同,後者亦可能涉及由境外特殊架構公司作為發債人,如是者,離岸債持有人損失風險更大。
無疑,除恒大披露的六千多億元人民幣應付帳對其交易對手影響最大,更甚是可能造成連串倒閉危機。至於恒大五千多億元人民幣銀行債務,按照麥格理計算,相當於內地銀行整體債款百分之零點三,結論是影響可控。
但雷曼事件告之,未爆前監管機構以為可控,結果一爆失控,最怕恒大會同樣造成類似問題。恒大的理財產品屬於表外,內地最少已有七萬名小投資者受影響。而恒大表外借貸,是否豈止理財產品這麼簡單。恒大要處理債務重組,甚至更壞情況出現,已不是政策與執行這麼簡單,而是需要一批了解市場,熟悉國際規則的中介專業機構加入,及有足夠代表性的債權人委員會,在最透明情況下進行。如果單以信息及透明度來說,似乎有待改善。
近期很多人認為,內地連串政策導致投資者輸錢,某程度上是對西方的懲罰。筆者不予認同。但既然要搞好市場,投資者從來喜歡一個賺錢容易的市場外,更重要是市場的能見度,以及要有路可捉。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