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2年1月24日 星期一

免費早餐 - 曾國平 2022年1月24日

免費早餐 - 曾國平 2022年1月24日


只看現在 不看將來的思維


接種新冠疫苗基本上是個人選擇。(資料圖片)
《自然》雜誌早前有篇題為「The COVID generation:how is the pandemic affecting kids’ brains?」的報道,綜合兒童心智發展的一些最新研究,結論是

在缺乏遊戲和群體活動、口罩遮蓋面部動作、母親心理壓力沉重等因素下,新冠肺炎疫情下出生和成長的幼兒在語言、思考、身體機能等發展有較為遲緩的跡象。至於防疫措施如何影響年紀較大在家上課的兒童,欄友梁天卓已寫了很多次,不用我來重複了。

這些代價,不似確診數字實在,也沒有重病死亡的案例震撼,是現在不容易看到,將來才會逐漸浮現的問題。

各地政府,都以一班醫療專家作為權威代表,為防疫政策出謀獻策,為疫情走勢作沙盤推演。由去年至今,我們都在傳媒看到不同學術機構的估算,其數字皆極具驚慄效果,相當適合用作新聞標題,只是這些估算,十居其九最後都跟現實相差甚遠。印象深刻的,是英國一位從事這算類估算的名家,在大錯特錯下仍然自信十足,更指自己屢估屢錯是好事:如果不是估算夠嚇人,令政府收緊政策,令大眾小心翼翼,人命犧牲就要嚴重得多!

接種新冠疫苗有好處,但那基本上是個人選擇,尤其是在保護自己多於保護別人的情況下,界外效應等「公眾利益」理由根本薄弱。若果病毒在變種過程中殺傷力真的愈跌愈低,就連「加重醫療系統壓力」等講法也會欠缺乏說服力。

只是自疫苗面世以來,政府和專家就連成一線殺氣騰騰,威迫多於利誘,指責多於勸導,訓斥多於解釋,形成一股由上而下只要信不要問的「谷針」壓力。直至今天,懷疑疫苗甚至反疫苗的仍大有人在,好事被視為壞事,宣傳說理失敗絕對是主因。

一眾醫療專家如此將信譽孤注一擲,目標就是「清零」、接種率等即時效果,但就如兒童要在將來為今天埋單,專家們今天的無比進取亦有其長遠代價:本來更可靠、更有實際需要的其他醫學預測,經過專家們過去兩年的「精彩表現」,從此就要打個折扣;其他比新冠疫苗效果更顯著、更有數據支持的疫苗,經過專家們過去兩年的「瞓身推介」,也會無端的惹來幾分懷疑。

只看現在、不看將來,疫情下我們都在不知不覺地「碌卡」,或更準確的說,是「被碌卡」。

只看現在 不看將來的思維
免費早餐 - 曾國平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