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胡國威專欄 - 胡國威 2022年11月17日

胡國威專欄 - 胡國威 2022年11月17日


胡國威專欄|長策會說的香港故事
胡國威專欄|長策會說的香港故事
過去一年本港流失14萬勞動人口,政府出動銀彈攻勢吸引境外專才,住滿七年可退還辣稅,市場一度憧憬能提振樓市,但事與願違。另一邊廂,長策會《年度報告》告訴你,本港的住屋需求雖無大影響,但實際社會環境已大不如前。

美股、外匯

、加密貨幣免費即時報價,自選投資組合獲取相關新聞提示

自從2019年後,政府沒再調整本港住屋需求預算,繼續維持未來十年,每年430,000個住屋需求的預測。如果按公私營房屋需求七三比推算,即公屋需求量301,000個、而私樓則129,000個,但數年之間,社會實際情況已大不如此,何以長策會的報告仍可得出需求量不變的結論?

這一點跟背後的計算基礎、數據的採集有莫大關係。例如在估計新增住屋需求時,政府參考的指標只是經濟增長及私人單位空置量,而非其他實際數字;又例如,計算重建戶需求時;對私樓重建數目,也明言沒有可靠數據來推算。然而,一份充份前設的需求預算報告,並不是一個說了算的數字,這些數字均成為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制定房屋政策藍圖、以及發展局推出土地招標時的依據。

上述問題,我們以前反覆論述過,所以在此不累贅。反而當你細看今年長策會《報告》,並細心比較歷年數字,你卻會發現一個有趣畫面。雖然未來十年的住屋需求估算,在2019年後不曾改變,繼續維持於430,000個單位,但構成這數字的細項卻有顯著變化,間接令你感受社會變遷。

在最新推算的430,000個住屋需求中,有189,400個來自「住戶數目淨增長」、72,400來自「受重建影響的住戶」、127,500個來自「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當然還有一些內地生住屋需求、流動住戶等。

如果我們抽出2019年的數據比較,你會發現2019年估計的「住戶數目淨增長」有209,800個,之後便持續回落。在2020年,推算「住戶數目淨增長」為205,200個;2021年則估計為197,300個。若跟2019年比較,單計「住戶數目淨增長」,今年的跌幅高達20,400個或9.7%。值得留意,「住戶數目淨增長」是假設經濟表現較好、或空置單位較多致供求較寬鬆時,市民願意組織家庭的意欲:反之亦然。

至於比較「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2019年只有119,100個,但之後幾年卻反覆上升。2020年估計「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有122,000個,其後2021年則127,100個,今年則突破至127,500個,較2019年增加了7%。

把兩組數字合併起來,說明什麼? 若政府的採樣無誤,這便反映近三年本港經濟倒退,小市民組織家庭的意欲減少;部份市民則要逐步降格至「劏房」。雖然總體住屋需求無變,但社會實際狀況卻變了。

胡國威專欄 - 胡國威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