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歐美銀行風波利港金融?|恒聲集
Previous Next
從矽谷銀行(SVB)宣佈倒閉,到瑞信在瑞士央行的出手下被瑞銀收購,歐美似乎正在經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銀行業風波。3月下旬,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的信用違約交換(CDS)息差來到4年新高位,
表示投資者對該行信用的信心嚴重不足,因此加大購入用來對沖風險或押注企業信譽變化的衍生產品。
眼見投資者對金融體系穩定的信心正在快速流失,美國聯儲局(Fed)、加拿大央行(BOC)、英倫銀行(BOE)、日本央行(BOJ)、瑞士央行(SNB)和歐洲央行(ECB)等6大央行更是攜手提高美元互換協議操作的頻率,以確保美元有足夠的流動性。
這固然減少了金融機構發生擠提的風險,對於歐美央行的監管信譽及金融紀律卻此消彼長。這幾次銀行業危機的背後,皆有各國央行出手「救火」,當中動作最大的莫過於瑞士央行——SNB先是向瑞信提供了500億瑞士法郎的流動性保障,為瑞信的經營健康「背書」;然而,在短短的數日內,就強行逼迫瑞銀對瑞信進行收購,瑞士財長Karin Keller-Sutter在事後更表示,瑞信當時已無法多支撐一日,若瑞信無序破產,影響可能高達瑞士經濟產出的兩倍,從而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此外,作為財富資產管理行業中舉足輕重的國家,瑞士本次更是強行將價值約160億瑞郎的瑞信一級資本(AT1)債券將減記為零,歐美債市的投資者信心受挫難以避免。
這次事件不但體現了對銀行的監管放鬆,積極迅速的央行出手幹預更是基本上放棄了過去所堅持的金融自由化及財政紀律。雖然各國都表示救援(rescue)不能與紓困(bailout)相提並論,但歐美銀行體系的脆弱性可見一斑。
銀行業風波看似進入尾聲,但切勿忘記的是,現時全球為應對通脹高企,仍普遍處於高息環境中。經歷過SVB等銀行的倒閉之後,聯儲局在3月議息會議依然宣佈加息25基點到4.75厘至5厘,為2007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而通脹率更高的歐洲則斷然不會早於美國減慢加息步伐。
這樣一來,由流動性收緊造成的銀行倒閉潮或擠兌事件就隨時都有可以再次發生。
而香港,作為恪守金融紀律、外匯儲備豐厚的國際金融中心,更重要的是享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能夠與內地進行南北雙向的互聯互通,相信在本輪風波之後能夠以更安全、高效的資產管理及面向全球的投資渠道,吸引到更多國際投資者。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恒聲集 - 李秀恒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d.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