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仁 - 避中買日食雞肋|金融High Tea
Previous Next
中、美、港股市上周載浮載沉,港股表現乏力,曾創兩個月低位。主要股市欠缺表現,令近日走勢亮麗的日本股市吸引了中環茶友的興趣,當中似乎也看到全球熱錢的流向。
低氣壓罩港股推低內房
上周美
股受聯邦儲備局偏鷹言論和債務上限談判左右。杜指收報33426點,最後一個交易日跌109點;標指下滑6點或0.14%,收報4191點;納指跌30點,收報12657點。全周計,杜指升0.4%,標指升1.7%,納指漲3%。銀行股再度受壓,Western Alliance銀行跌2.4%,呢隻Western Alliance在5月5日跌過39%,美國地區銀行仍然極度弱勢,連大銀行也受累,高盛跌1%,花旗挫1.5%,美國銀行跌1.3%。
港股上周被低氣壓籠罩恒指收市跌276點或1.4%,報19450點;國指跌121點,報6593點;科指挫95點,報3821點,連跌7周。當中內房股沽壓尤大,龍頭股碧桂園(2007)跌至近期低位收報1.57元;龍湖(960)上周五單日挫3%收報17.34元;中海外(688)亦插2%收報17.94元;雅居樂(3383)跌2.3%收報1.28元;碧桂園服務(6098)跌2%收報9.94元。
中美股市徘徊不前,反而歐洲、日本股市表現亮麗,日經平均指數近期氣勢如虹,隨外圍氣氛回暖,最高升至30924點,正式突破2021年疫情時期的頂部,重現33年前經濟泡沫時期高位,收市仍報30808點,升234點。「股神」巴菲特至少3年前及早部署的五大商社股份,近日節節創新高,回報甚豐。
日股升但產業優勢不再
日股在全球景氣低迷下升上高位,開始吸引投資者眼球,紛紛找尋日股破頂謎底。中環茶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買日股,當時日經指數在圓滙升值下狂飆,直趨4萬點水平,日本電話電報被形容為「神股」,日本人以擁有一手為榮。當時尖沙咀的名錶最大買家就是日本遊客,但日經指數就在人人看好破4萬關前夕爆破,至少仍未造出新紀錄,茶友其後轉投港股,直言好彩沒有對日股寄以厚望,死守下去,否則在迷失的30年,令到青春浪擲。
日本自從泡沫經濟後一蹶不振,處於長期衰退,曾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東京再在爭雄稱霸。經過30多年,日經指數似乎重拾動力,莫非「日出之國」真的重見璀璨日子?對於日股能夠擺脫中美市場的覊絆突圍,有人歸因於幾年前首相安倍的三支箭,大力推低日圓,過去一年雖然各國開始收水,但日本仍堅持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令日圓匯價偏低,增加了日本貨的競爭力。在日圓匯價轉穩後,資金開始回流當地,令資產價格得益。
有人把日股上升歸因於經濟基礎的改善,究竟是否如此呢?上世紀日本在全球產業領先,然而在美國壓力下,日本在資訊科技產業受到抑制,在資訊科技、互聯網等產業都缺乏突破,只能在傳統產業發揮「工匠精神」,單靠匯價下跌對推動產業的競爭力成疑。從產地分析,日本品牌不少都改在內地或東南亞生產,把看好日股變成看好日本產業劃上等號未免過於簡單。從品牌來說,現在最後的日本品牌是日系汽車,但內地新能源車巨企比亞迪(1211),今年重點推10萬元以下新能源車,就是要大幅搶佔日系車市場,可以預計,日系車會先在內地市場敲響喪鐘,然後擴展至海外市場。日本有甚麼龍頭產業可以依賴呢?
日股玩推高市帳率遊戲
日股這次突破,主要原因是避險,對沖基金大戶、前索羅斯頭馬德肯米勒睇淡美元。美國短期又因債務危機受壓,資金外流尋找避險市場。拜登政府繼續研究針對中國科技企業投資的行政命令,令資金未敢轉入估值很低的中國市場,日股、印度股就成為短期避險聖地,變成兩股「亞洲旋風」,日股創30年新高,印度股市也逼近歷史高位。
日股近日的玩法是玩股票價值重估。日股由泡沫時期的超高估值變成其後的「萬年低估」,今年初約有900隻股票的市帳率未達到1倍,佔整體約50%。為扭轉情況,3月底東京證券交易所提出要改變股價跌破每股凈資產、PBR(股價淨值比)低於1倍的情況,請求上市企業在意識到資本成本的前提下推進經營並公佈改善方案等。4月下旬,大企業如JVC推出了力爭「早日實現PBR超過1倍」的中期經營計劃和股票回購,股價隨後大漲近4成。清水建設宣佈了上限200億日圓的股票回購和積極壓縮政策性持股的方針,該公司股價上漲10%。
在日股的重估浪潮下,股票多了買家之一是外資,在資金驅動下,部份日本年輕人跟風投入股市,令整個市況熱鬧起來。在這股浪潮中,大戶像股神巴菲特加注日本之餘,同時在當地發行債券借入日圓。巴菲特此舉既利用了當地資金仍然相對廉宜的好處,同時也避免承受匯價風險,大有借艇割禾的效用,從其押注的商社股份涉及民生各項用品,風險性偏低,當中很多有能源投資的成份,大有可能是看中油價短期不易回落,而日本經濟在疫後有反彈的可能,與看好日本長期發展是兩回事。
股神借日圓買日本股,目標的商社盈利固然穩定,同時也是市帳率偏低的藍籌大股,由此可見背後貫徹是其買入偏低股票的投資策略。巴菲特過去一年先是沽出內地民企龍頭比亞迪(1211),最近又減持去年短期買入的台灣台積電,比亞迪和台積電都是經營良好的公司,沽售相信是擔心兩岸的地緣政治緊張。他又預警美國繁榮的經濟可能中斷,整個套路看買入日股似乎是避險行為,多過是找到新的增長型資產。
從日股向好,多少可以看到國際熱錢的流向,美歐資金在政府收緊對內地投資的管控下,不斷減持中國資產,在美國衰退陰影下,熱錢不想回流到美國,暫時又怕去中國,於是轉向日本、印度炒一轉。從估值而言,內地很多大型企業的市帳率都很低,只是外資有政治上的考量,唯有捨中買日,先食住雞肋,但不代表從宏觀經濟前景或企業競爭力,日股會比中港兩地股票優勝。
到日股印度股升一浸後,不排除外資也會轉過頭來買中國股。歐資可能早過美資回來。據《金融時報》5月19日報道,東方匯理(Amundi)首席投資官莫蒂埃(Vincent Mortier)接受採訪時透露,這間歐洲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正將資產配置撤出美國,轉移到中國。在他們看來,中國經濟前景更光明、估值更高,而且通脹前景更溫和。莫蒂埃話,「在我們的配置中,我們做出了從西向東的明顯轉變。他預計,美國經濟明年將不會增長,而中國、印度和印尼將增長5%至6%。」
東方匯理轉投中國市場
東方匯理的總部位於法國巴黎,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2.1萬億歐羅,是歐洲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也是世界十大投資管理公司之一。莫蒂埃指外界對中國信貸和優質企業的風險估值「太高」;與之相反的是,對面臨經濟衰退的美國市場又估值「過於樂觀」了。他透露,在過去一年,東方匯理一直在逐步增加對中國和印度的資產配置,今年更加快這一步伐。
《金融時報》稱,在東方匯理對中國市場持樂觀態度之時,中國股市卻正處於「艱難時期」。文森特反駁了這一觀點,表示市場反應言過其實,「投資者的反應可能被誇大了,很多人都沒有搞清楚中國實際上發生了甚麼……中國有著更光明的經濟前景、更好的估值和更溫和的通脹前景。」
陸羽仁認為,買日股不如買中國股,或許日股短期會比較好炒,但在股價升高後,日股只是雞肋,好難買日股作長線投資。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 陸羽仁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d.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