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翻身雙引擎(曾淵滄)
然而,去年全年的升市未能重燃投資者興趣及信心,主要由於反彈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期間出現多次大幅調整。去年九月,美聯儲減息,恒指在不足一個月內由一萬七千點衝上二萬四千點,旋即回落;今年四月二日特朗普揚言徵收「對等關稅」,更觸發股市崩跌。幸而四月九日其突然宣布暫緩實
施對等關稅九十日,市況才自谷底回升,但仍屬「進三步退兩步」。大量持有套牢股票的投資者收復買入價時就急不及待沽出,直至近期藍籌公布亮麗業績、部分個股翻倍,市場情緒才逐漸回暖。
關稅與「卡脖子」戰:
中國優勢浮現
特朗普祭出「對等關稅」橫掃全球,各國不得不以大量購買美製產品、軍備及波音客機換取關稅豁免。唯有中國正面迎戰,對美貨加徵同等稅率。特朗普見中國反制,隨即加碼反擊,企圖迫使中國屈服。雙方關稅一度突破百分之一百,此時的中美貿易實質全面停頓。貿易中斷後,美國各大連鎖超級市場總裁向特朗普反映,貨架已空空如也,無貨可售。中國商品價格相宜且品質優良,其他國家及地區以至美國本土均無法取而代之。特朗普被迫暫緩關稅並重啟談判。
除關稅外,特朗普亦在高端人工智能晶片方面對中國實施「卡脖子」,限制相關晶片出口。中國則以稀土供應作為反制,限制美國軍工業所需的原材料。雙方一來一往,不分勝負,只能繼續談判。鑑於中國在製造與稀土上的關鍵優勢,北京已立於不敗之地,早前因關稅與技術戰而重挫的相關股份近日盡數回升,甚或創出新高。
今次港股自低位反彈,並重新吸納大批散戶,可劃分為兩大階段:首先,「中國特色估值股」崛起,讓股市止跌回升。其後,三大「高增長概念股」冒起,帶動相關股份價格飈升,進而推動其他股票上揚。
國企派高息振市場信心
所謂「中國特色估值股」,是指部分國企以大幅派息吸引投資者,從而推升股價,首批代表為中國移動與中國電信。事緣這兩家企業較早前遭美國政府制裁,被迫從美國股市除牌,其後決定回歸內地A股市場上市,與香港上市的H股並行。為重建市場信心,兩家企業公開承諾逐年提高派息比率。此舉令兩股股息率達八厘以上,晉身高息股,吸引大量偏好收息的投資者追捧。加上中國移動與中國電信均為大型國有電訊企業,業務表現穩健,年年錄得增長。當時正值股市低迷,高股息兼具業務穩定性的特質極具吸引力,帶動股價止跌回升,升幅可觀,並推高整體市況。
有見派發高股息策略奏效,其後多家國有銀行相繼跟進,當中包括在香港獨立上市的中國銀行(香港)。此外,匯豐控股亦決定跟隨派發高股息,使股息率一度高達十厘,同樣推動其股價急升。
三大高增長概念股引爆升浪
完成第一階段後,香港股市從低位回升並逐步企穩,其後出現三大「高增長概念股」。首個類別為精神消費概念股,代表股份包括泡泡瑪特及騰訊音樂。第二類為生物科技及製藥股,此類股份數量眾多,近期更有大量相關新股掛牌上市。第三類為人工智能概念股,同樣數目龐大,惟其優劣表現較難分辨。
泡泡瑪特旗下玩具Labubu旋即爆紅,風靡全球,娛樂圈巨星爭相將其掛於手袋上,變相免費宣傳;部分限量款在二手市場更炒至天價。公司近期公布業績,盈利較去年飈升數倍。騰訊音樂同樣錄得理想業績,盈利「三級跳」式增長。泡泡瑪特與騰訊音樂反映當今社會現象:人們寧願節衣縮食,亦要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此趨勢推動相關概念股股價以倍數增長,引發投資者熱烈追捧。
生物科技板塊屬「翻炒」概念。數年前生物科技股首度冒起時,曾掀起一輪熱潮,惟其後部分企業持續錄得虧損,或盈利追不上估值,股價自高位急瀉至近日才見止跌回升,並再度掀起新一輪炒作。這股熱潮更吸引大批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
這板塊重獲市場青睞,主要由於三生製藥突然宣布獲得美國大型製藥商的巨額訂單,即時將市場焦點重新引回生物科技股板塊,促使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生物科技企業的研發實力。
人工智能股板塊的崛起,源於中國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系統「深度求索」(DeepSeek)面世。市場普遍認為,「深度求索」可以挑戰美國的ChatGPT。雖然「深度求索」並未上市,但其面世即時帶動大量人工智能相關股份瘋炒。人工智能技術迅速滲透各個行業,當中以雲端運算的應用尤為顯著。然而,就現階段而言,此板塊是「百駿爭先」,最終能脫穎而出的企業恐寥寥無幾。
(作者為財經評論員。)
明報月刊 - 曾淵滄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mingp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