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豪:非農鞏固9月減息;內銀回調或為低吸機會 廖嘉豪

美國非農數據大失市場所望,8月僅新增2.2萬個職位,亦是連續第二個月差過市場預期,失業率從4.25%升至4.32%,反映勞動力需求放緩幅度比供應大。非農報告鞏固聯儲局在9月減息,亦符合筆者一直強調美國勞動力市場是聯儲局鴿派轉向的關
鍵。由於聯儲局未有憂慮通脹率短期內高於2%的局方目標,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可能因此陡峭化(即短期利率下跌,長期利率上升),因為關稅或續推動通脹走高,而減息則支持實體經濟活動,推升市場對明年美國名義經濟增長預期。因此,定息工具策略仍可以中年期(3至5年)為主,減少長年期債券受通脹預期高企的負面影響。
減息預期升溫未能令美股上周五保持高收,或觸發投資者擔心美股目前估值高企的可持續性。正如8月19日文章提及,美股9月的月度回報在過去30年、20年、10年以及5年皆較失色,但普遍將在10月開始改善。關稅對企業利潤率或消費者的負面影響可能增加美股短期波動性,尤其衡量美股波動幅度的VIX指標在今年5月至8月皆低過往績均值,短期美股波動性升溫不足為奇。但美股有望延續第二季業績強勢、關稅的逆風因素比預期小(部分零售企業的業績報告顯示,消費者對企業加價轉嫁關稅成本的接受程度較預期高,紓緩關稅對毛利率的負面影響),以及大而美法案中稅改方案的順風因素,皆有利標普500指數全年每股盈利走高。
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上修每股盈利預測的比例在8月升至67%,並由今年第一季的38.4%明顯改善,當中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行業如資訊科技、通訊服務,其上修每股盈利預測佔比更高達83%及80%。2026年每股盈利負增長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勢將減少,預示盈利基本因素即將廣泛好轉,更多成分股每股盈利錄得增長,為美股升勢轉趨廣泛鋪路。因此,若美股9月借勢回調或為低吸優質增長股的機會。
中港股市最近一個月跑贏美股,但之前提及的內銀最近一個月則跌近約4.4%,或因10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在第三季升至近1.79%,收窄與內銀股的股息率息差,削弱股息率作為內銀股投資主題的吸引力。加上市場憂慮內銀2025年第三季盈利前景,政府債券收益率上升不利交易收益;「反內捲」措施限制貸款增長,因內銀更關注新增貸款質量而非數量,導致貸款增長於2025年7月明顯走弱。但最近內銀股價回調或為低吸優質內銀股機會,中國或難以短期內扭轉通縮環境,低利率可能因此持續。隨著內銀股息率走高,以及保險公司因政策要求下調保險產品的保證回報率,令保險產品的目標投資收益率下低,偏好較高股息率的投資者或重新留意內銀股。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資產配置主管 廖嘉豪
專家點評 - 廖嘉豪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