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非農職位增加少 對香港反是好事
美非農職位增加少 對香港反是好事

美非農職位增加少 對香港反是好事
美國日前公布8月份非農業部門的就業數據,新增職位只有2.2萬個,大幅低於市場預期的7.5萬個,失業率升至4.3%,顯示美國的經濟形勢未如特朗普預期得那麼好。上月,特朗普
曾因非農就業數據被向下修訂而懷疑勞工統計局長操縱統計結果與他抬槓,並因此而把他辭退。現在看來,勞工統計局長應是無辜的。
現實是,自特朗普對進口美國的貨物全面增徵關稅後,一方面推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另一方面亦遏抑了社會的消費需求。如是導致經濟活動有所放緩,招聘活動亦因而減少。
這種形勢令美國聯儲局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維持就業上,唯有把遏抑通脹的需求暫時放低一下。因此,市場估計,本月17日聯儲局議息時,減息已成唯一的選擇。現時,令聯儲局頭痛的是,如果只減息0.25%,力度可能不夠,之後還得一減再減;不過,如果一次過就減0.5%,又擔心力度太猛,可能會令美匯與美債市場經不起衝擊,局勢變得更難收拾。
長期以來,特朗普都在向聯儲局施壓,企圖逼聯儲局早日減息。現在聯儲局看來快要減息了,而特朗普卻依然不感滿意。原因是,這次減息來得太遲,已失去了刺激經濟上升的作用,只能發揮阻止經濟下滑的功能,與特朗普原先的構思有距離。

美國現時的問題是顧得經濟就顧不到通脹;顧得通脹就顧不到經濟,最後可能兩頭不到位,變成了滯脹,很難再從死胡同裏走出來。
香港的情況就很不一樣,我們沒有通脹的壓力,7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只升了1%。我們可以放膽減息,不用擔心會有通脹。香港的問題是為了維持聯繫匯率,以致在不宜加息的環境下,也被逼跟著美國加息,結果引致我們的資產負債表惡化。在經濟仍有增長的情況下,卻出現資產價值蒸發,信貸收縮,市民不願消費,不敢投資,市場氣氛相對低迷。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減息會有不良的副作用;而香港則沒有這方面的擔憂,大可以第一時間跟隨美國減息,以免港匯指數受壓。
只要港息可以拾級回落,無論是政府的,還是企業的,以至個人的資產負債表都將有所改善。原先缺乏吸引的投資回報,會因利率下跌而變得有吸引力,資金將從銀行系統流入投資市場,信貸市場的壓力因而得到紓緩,投資市場將漸趨活躍。
市民只要不再受到財富貶值的困擾,就會比前更樂意去消費,長期低迷的內需市場就會得到改善。只要內需市場可以活躍起來,民間那種悲觀的情緒就會逐步消散。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