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近日開會,為下半年工作定路?,會後公布,對內銀股不利好,筆者今天抄三報刊文章與大家參考。
?《金融界》「股票頻道」(2013年7月31日)︰
多家券商指出,此次政策總體上對銀行股影響偏空,銀行持續的高利潤增長面臨高息差拐點、資產質量拐點衝擊,短期看由於銀行佔總體市值權重較大可能會拖累大盤表現。不過,雖然利率市場化短期內削弱了銀行盈利、抑制銀行股估值,但不構成銀行股股價趨勢改變的因素。其中招商證券認為,伴隨中國利率市場化預期進一步明確,未來銀行股的表現會分化,資產端定價能力強的銀行有望脫穎而出,同時負債管理能力優秀的銀行將可以更好地適應利率市場化的衝擊。
華東師大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也對銀行股的前景表示樂觀。因為從國際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環境下受到較大衝擊的是小銀行,在國內的話,以城商行和農村合作信用社為代表。目前十多家上市銀行中,長期看,僅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等幾家地方性銀行可能面臨較大的挑戰,而其他銀行無論是國有四大行還是其他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的股價都已處於歷史低位,從其表現出的業績、分紅、增強預期上看,目前銀行股顯然是被低估了。儘管大盤的系統性風險很難預料,低估值的股票也可能再創新低,但對於穩健投資者來說,眼下長期配置一些銀行股面臨的風險極小。
鹿死誰手尚未知
至於未來哪些銀行能抓住利率市場化的機會,還看各家銀行表現。尤其在整體利差逐漸縮小的大趨勢下,如何依靠財富創新管理等中間業務獲得更多的中間業務收入,將成為未來決定銀行間競爭勝敗的關鍵因素。
不管怎麼說,利率市場化都是一件必需要做的好事。可以有效打破國內商業銀行過去依靠利率壟斷,吃「大鍋飯」的局面,從而進入優勝劣汰的新時代,真正考驗商業銀行的效率、管理、創新、服務等方面的時候到了。因此可以預料到,今後在同樣的宏觀經濟背景下,銀行之間的盈利水平,將逐漸拉開差距。對銀行股估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斷上將更加複雜,「銀行股走勢都差不多,要漲一起漲,要跌一起跌」的時代恐怕將一去不復返了。
?《新京報》(2013年7月31日)︰
銀行利潤高速增長曾引發公眾對銀行業暴利的指摘。中國銀行業協會(下稱中銀協)7月30日發布《2012-2013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預計今年16家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或從去年17.4%驟降至8%。
近幾年,由於受經濟增速放緩、宏觀政策調控、利率市場化推進等因素影響,銀行業利潤增速明顯放緩。業內普遍認為,銀行利潤高速增長情況未來將不會存在。
中銀協發布的報告預計,今年上市的商業銀行淨利息收入增速將從去年的16.3%下滑至10%,淨利潤增速則從去年的17.4%降至8%,利潤增速出現拐點的可能性不大。
中銀協專職副會長楊再平昨日表示,此前銀行業利潤高是由於前幾年貸款的超常增長造成的,但貸款的大量投放也帶來了一些風險暴露。隨著我國銀行業信貸投放總量回歸正常水平,利潤增速也隨之回落。
不良貸款可能有所反彈
對於今年的銀行資產質量,報告認為,在宏觀經濟趨穩的背景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增長也將趨穩,不良貸款可能有所反彈,但不會顯著惡化。預計全年不良貸款餘額增長700億至1000億元,不良率維持2012年末0.95%的水平。報告特別強調,今年特定行業尤其是鋼貿、光伏和航運仍可能推動不良貸款反彈,將成為商業銀行短期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
?《香港經濟日報》(2012年4月10日)︰
該文是筆者寫的《買內銀》,害苦讀者了?且看下去:
上周,溫家寶才講銀行賺錢太容易,立時引來不少投資者擔心要沽內銀,筆者上周亦曾為文談此,講溫家寶所講,其實就是筆者年來之憂,到溫家寶講了,這個憂慮便可減除,可以買內銀了。
這個憂慮並不是由溫總一講便減除,也不是立刻就可買內銀,而是政府將憂慮公布後,應會有行動跟尾,到行動實施得七七八八,已見成效,就即是內銀憂慮解除時,可考慮買內銀。
筆者對內銀股有憂慮,不是始於上周,而是數年前,當時筆者在內地一個研討會上,碰到天津濱海區的一個銀行區行長,講了個「天大秘密」。
所謂天大秘密其實是筆者作大,這個秘密也只是這位行長的一個擔憂而矣,但大家一定要明白全國這麼多個銀行區行長,為甚麼他的憂慮值得重視。
天津濱海區是國家定為一個新金融中心。2007年講的港股直通車,就是原定在天津濱海區「開車」者。由於天津濱海區在中國未來銀行業發展上有個不一樣的地位,因此這個銀行區的行長的擔憂也要有個不一樣的看待。他擔憂甚麼?
單靠息差收入不繼
他認為當時不少的新晉銀行經理,只因為有些人事關係,能「碼住」一些億元存款戶,以當時銀行可賺息差2.5厘計,每億元存款可年賺250萬,能攬10億元存儲,銀行便可年賺2,500萬,按花紅、工資提成,這位經理可年入千萬。這位區行長忠告這些因有人事關係,而可成功攬儲的「成功」後進經理,不要因此而自滿,因為這不是紮實的銀行業務功,他日國家政策變,息差拉窄收入便不繼,銀行業務是多方面,不光淨攬儲。
這位區行長的「天大秘密」,是憂息差拉窄,銀行賺錢不再容易,中心思想跟溫家寶所講是一致的,不要以為筆者將這「天大秘密」收埋自用。在2010年時,筆者就建議各位不要買內房和內銀股,要到2011年六月後才可考慮買?到2011年10月中,筆者就仍建議不要買內房,但可考慮買內銀?到有次人民銀行開工作會議,筆者就曾表示擔心該次會議後會推出利率市場化,如一推出,銀行來自息差的盈利,可以減半,故寧可先沽出內銀,會議後再買回,結果該次央行會議未推出利率市場化,筆者就因此在這一沽一買回間,賺少每股一毫,真不抵,但果真不抵?周小川這些月來經常講利率市場化,筆者相信總有一天,人行是會推出利率市場化者,那時內銀股的日子便較不好過。
自2011年起,筆者就謂大家買內銀要留心,原因是中國遲早會行利率市場化,按全球利率市場化後,銀行的息差水平只能在1.5%左右,今時國內銀行所賺息差則由2.5%至3%不等。這個「超」利潤,是因為內地銀行利率未市場化使然,一旦利率市場化後,內銀所賺的息差便會縮水近半,銀行利潤便會大減。
中國銀行協會已估今年內銀的盈利增速由去年的17.4%降至8%,而這應是未有計入利率市場化影響的;如計入,則在貸款量又無大增長時,銀行利潤增速豈非要在8%上再打折?一個盈利增長只得4%至6%的企業,你能給它多少PE?所以那些認為內銀PE低,抵買的建議,如加入「時辰到」這個因素,又將如何看?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