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之野望
近日有美資證券大行報告認為,本港住宅樓價預期於未來18個月內將調整25%,發展商或會以較二手折讓15-20%的定價推盤。既然是大行報告,當然有羅列數據和推論過程。
第一個理據是租金回報已進入上升周期,當租金回報由目前2.9%的水平每提升0.25%,樓價將有8%潛在跌幅。這裡涉及租金和樓價的互動關係,因為租金回報率是由租金淨收入除以樓價計算出來,算式如下:租金收入-相關支出
租金回報 = ───────────
樓價11.6萬
e.g. 2.9% = ──────
400萬
只消將數式調一調,就會得出:租金收入-相關支出
樓價 = ───────────
租金回報11.6萬
e.g. 400萬 = ────
2.9%
套用數式,如果租金不變,租金回報率由2.9%上升到3.15%,則樓價會回落到368.25萬,剛好就是下跌8%。然則要樓價下跌25%,假定租金不變,租金回報率就要上升到3.87%,或者是上升0.97個百份點,即是97個點子。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最新數據B類單位(430-753呎)的租金回報率正是2.9%,那麼對上一次租金回報到達3.87%是甚麼時候呢?翻查資料是2008年12月,正是金融海嘯的時候,當時B類單位的平均實用呎價是:港島5,412元/呎;九龍4,388元/呎;新界3,271元/呎。
那麼租金回報真的按大行所講上升到3.87%,樓價又會跌幾多呢?平均呎價平均租金以3.87%回報計
呎價或然跌幅
港島11,59830.09,302-19.8%
九龍9,80027.38,465-13.6%
新界7,15217.55,426-24.1%
大家會發覺,即使同樣的回報率,但是樓價也跌不到以前的水平,主要的原因是租金上升:平均呎租B類單位(430-753呎)
2008年12月2013年5月升幅
港島19.130.057.1%
九龍16.127.369.6%
新界11.217.556.3%
以當前的政經環境,無論租金水平或者回報率都不會回到以前的水平,因為只有當市民信心薄弱時,才要有足夠的租金回報去吸引市民購買物業,除非發生重大的政經事件,不然租金回報率不會顯著下跌。例如1984年中英草簽協議之前,租金回報有10%,即是以現時港島呎租30元計,樓價只需3,600元!加上低息環境之下,令到持有物業的機會成本維持在低水平,無論伯南克怎樣講退市時間表,息率也不見得會顯著上升。
另外一個變數是租金,租金下跌的確可以拖低樓價,但是在實質供應短缺之下,期望租金顯著回落亦是不設實際的。雖然政府將樓花預售期延長到30個月,2015年落成的物業可以在提早到今年下半年售賣樓花,不過要有實質的供應仍然是要2015年之後,換句話講要租金明顯下降,都是要2015年之後。
至於報告的另一個論點,發展商會否以較二手折讓15-20%的定價推盤?如果當時的客觀條件不出現的話,就難以期望出現相同的現象。不能夠因為以前曾經發生,就推論在未來必定會發生。有說法認為發展商在上半年因為各種原因(比如3D或一手銷售條例)而未能達標,所以要在下半年急起直追,於是就難免要劈價賣樓了。
香港發展商並不是只有出售住宅物業一個業務,他們可以出售非住宅物業,亦可以運用財技把收租物業注入附屬公司甚至房託基金,甚至間接出售旗下的超級市場也可以,根本就不存在要劈價追數的必要性,以下是部份發展近半年的動向:
長實:出售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
新地:拆售葵湧九龍貿易中心
恆地:出售黃竹坑環匯廣場
信和:出售九龍灣國際交易中心及奧運站柏景灣車位
在沒有財務壓力之下,發展商亦不會因為利潤甚豐而減價,因為現在減價不單只令眼前的利潤受壓,更令到明年後年賣不了好價。大發展商已經大半年沒有高價投地,以免有日真的賣爛價時變成蝕本賣貨,現時減價賣樓的是部份高價投地的中型發展商,不過他們也沒有平貨底去奉陪,何況他們只是將過去不設合市況的定價,拉回去到貨的水平。
最近推出的一手新盤,只要價錢合理,都可以在短期內出售八九成,期望發展商開善堂觀音借富,有點兒守株待兔。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