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3年11月29日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3年11月29日

移民的成本
近來又好像再興起移民的話題,可是從數字上,只是回升,與97前的移民潮比較,根本不成氣候。

上星期日接受有線電視「週日不講理」的訪問,正正是這個話題。一些在89年以後遠走高飛的人,相信已拿了護照,再回來香港工作,仍然留在那些國家的人不會很多,因為香港的機遇處處,但我指的是90年代而言。到了千禧年代,機會仍然是有,但只限於某些行業。如果未能在科網股熱潮、國企上市、地產上升的浪中發圍,相信機遇並不是處處,可能在其他的國家有更多的機會。

撇除移民後損失的薪金跌幅,移民本身有申請的成本,包括申請費用及其他如往醫務所作身體檢查的費用。而投資移民更有本金損失了的機會成本,有一些在89後移民的港人因為賣了物業,在外地找不到如香港般的工作,回來以後樓價大升,也未必可以找回從前的職位,變相是雙失:失去了優厚的薪金及失去了上升的樓價。

我曾經有一些申請移民的經驗,推出第二批居英權時,我的工作經驗尚淺,未有獲批。98年左右,我申請澳洲移民,很快便獲批,只是數個月而已。我也是照樣的報到,但沒有居住,後來放棄了。我也同時申請新加坡的移民,也是獲批,後來申請延期,始終沒有在那邊找到工作,最終也是放棄。那時候香港很多方面都比新加坡好,與現在的情況相反。

對我而言,損失的不是一個護照,而是申請的費用,這與繳交一年的保險費差不多。我想如果那時去了澳洲,今天的情況肯定不同,因為澳洲的稅率遠高於香港,想累積財富不太容易。

有人說,現在不少人也想走,但沒有能力。其實這些人也不用移民,因為不少國家其實容許他們進入其國家3個月,這些人每隔3個月便回來,以東南亞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他們不是移民,但與移民的分別不大,當然飛機票的費用是多付了。

李兆波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