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4年2月17日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4年2月17日

文章
積蓄太多 反為不美 Written by 王冠一
Details
Published: 17 February 2014

Created: 17 February 2014
Hits: 2
常言道節儉是美德,德國很多人都有這份美德,去年德國國民普遍會拿取薪金的10%作為儲蓄,較歐元區平均儲蓄率7.9%為高,較美國平均儲蓄率4.5%更高出一倍餘。不過,國民積蓄太多,當地銀行的經營反而更加困難。

不少德國人甚至儲起薪金的四分之一,即使近乎零利率仍然要存放銀行,因為他們不想承擔任何風險。德國銀行錢滿為患乃理所當然。當地截至去年6月的存款更下創紀錄新高,達到3.39萬億歐元(折合約4.6萬億美元),金額相當於中國經濟總值的一半(中國2013年GDP為9.3萬億美元)。

其實德國人儲蓄的習慣,自二次世界大戰後已經養成,直至幾年前歐債危機爆發後,他們儲蓄的情況更加嚴重,或許因為只有不斷儲蓄才有安全感。相反,德國人則較少投資本地股票市場。根據資料,全德只有940萬人投資股票,佔德國總人口的15%,較美國、澳洲的佔比皆低。德國人沒有炒股票「博發達」的需要,主要是由於德國的福利政策完善,政府支持的退休基金,對國民生活提供足夠的保障,國民毋須為退休生活而冒險投資。

另一方面,部份有投資股票的德國國民,較早前因遇上債務危機而損手,痛定思痛,仍然覺得儲蓄比較保險。

表面上,德國人節儉,存錢於銀行,有助銀行維持較高水平的資本充足率,可應付更嚴苛的監管要求。事實上,過份儲蓄會令貨幣流轉減少,對整體經濟而言絕非好事,尤其是對銀行來說,國民儲蓄強勁反而帶來另一種挑戰。

銀行主要收入來源是借貸,既然國民普遍都有足夠儲蓄應付本身需要,實在沒必要額外尋求借貸。再者,德國經濟了無生氣,去年第四季經濟只錄得0.4%增幅,企業和私人貸款需求同樣疲弱,銀行雖然有錢但欠缺出路,更要支付利息予存戶,導致德國銀行的淨息差已經連續三十年收窄,由之前約2%縮至目前低於1%。

歐洲央行為了刺激歐元區經濟復蘇,一直維持超低利率環境,可惜長期低息環境對德國銀行來說反而雪上加霜。因為貸款業務增長有限,銀行惟有靠其他收入來源支撐。然而,德國銀行幾乎「一窩蜂」全部投資於德國國債,在長期低息環境下,加上德債作為避險天堂,債息低無可低,十年國債僅有1.64%回報,比美債還要低100基點,德國銀行收入實在少得可憐。最令人擔心的是這個節儉的風氣若然持續,最終可能引發通縮。

筆者認為,德國銀行可考慮實施存款負利率,逼資金盡快流出市場;或是研究如何直接製造通脹,刺激消費,才是良策。不過,成敗的一切關鍵,視乎德國如何克服對通脹的恐懼。

王冠一Next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