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不足的深層次影響
香港目前的失業率只有3.1%,在經濟角度看已是全民就業。全民就業的一個現象是勞動力不足,因為本地經濟發展蓬勃,勞動力需求旺盛,可是勞動力的供應卻追不上來,形成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在自由的勞動力市場裡,工資會因勞動力的供求狀況失衡而上升,結果工資當然是上漲了,但勞動力是生產要素之一,當勞動力成本上升時,物價也會因跟隨工資增加而向上。這個情況令人感到兩難,人們都喜歡可以加薪,一方面我們對勞動力價格上升表示高興,可是人們都不願意見到物價上升,勞動力價格上升送導到物價往上,除了打消了工資上升帶來的好處外,也會令工資沒有上升的人蒙受損失。
一個例子是在建造業內。現在建造業的勞動力不足,不少工地裡的工人普遍年過五十,可見建造業內工人的青黃不接,而這個勞動力不足使建築成本大升,也令樓房建築成本居高不下,間接影響有意購房的人。舉例來說,現在的建築成本是每方呎三千多元,一個五百呎的單位即使沒有地價,單是建築成本已是幾近二百萬元,若果我們再加上土地成本和發展商利潤,樓房價格又怎能不高。當然,這個例子沒有針對發展商是否獲取過高利潤,又或是土地價格過高這兩個問題,但筆者想表示,當勞動力不足時,其實是可以帶來對社會其他個體的影響,一方的得益,也會是另一方的損失,要做到多贏局面是說易行難。
不少人會以為解決勞動力不足的方法,簡單點就是用輸入境外勞工來應對,這個做法在一些地方是常被採用,但輸入境外勞工不是解決問題的萬應靈丹,因為除了工會對輸入境外勞工很是抗拒之外,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也不能單靠境外的勞動力。上述建造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會引起不同持份者的利益衝突,說明了勞動力不足是一個多維的考慮,也從這個事件中看到,不少事情不是表面看起來這麼簡單。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