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2014年5月13日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2014年5月13日

貸評山下:金融改革觸動銀行神經 - 黃元山


■筆者指出,三十年代的經濟改革計劃,近期似有復活討論之勢。美聯社

芝加哥經濟學派中,可謂高手如雲,包括捍衞自由經濟聞名的佛利民,以及剛去世的貝克(兩人均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其實早在1930年代,就出現一個所謂「Chicago Plan」的大型經濟計劃,針對當時大蕭條後的金融結構重整,不過,後來並未有實施。

這個計劃,在金融海嘯後似有復活討論之勢,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部門重提舊事,著名的芝加哥大學商業學院教授柯克蘭,也寫了一篇論文分析,《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田和夫近日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

去槓桿影響賺錢模式
當然,這類的觀點,實屬金融體系大手術,而非小修小補的工作(比這幾年已經較嚴謹的監管條例更激進),短期可行性非常低,但筆者不會太快否定這些建議的可能性和建設性。

Wolf在其文章「貨幣供應權應收歸國家」,提出解決政府與創造「私幣」(private money)的銀行互相依存,從而造成經濟不穩定的方法,是將貨幣供應權收歸國家,在貨幣創造與金融中介職能分離下,銀行不能再用高槓桿(例如以1元資本做10、20甚至30倍放貸)牟取厚利。

其實,很多人都不明白的是,現代金融經濟(尤其是銀行)的重要性,是它們分擔了部份創造貨幣的功能。

現時,貨幣由兩個渠道創造,一是政府(透過央行)所造的是基礎貨幣(monetary base);另一渠道是銀行,透過所謂的fractional reserve的體系,把部份存戶的存款再借出去,創造了廣義貨幣(broad money)。

其中,廣義貨幣比基礎貨幣大很多(以香港為例,政府及銀行創造的貨幣比例約1比9),反映了銀行在貨幣供應的重要角色。停止fractional reserve這個系統,要求把所有存款以為現金(或短期國債)作為儲備(或準備金),就會拿走了銀行創造貨幣的角色。

此外,柯克蘭的論文中,也建議所有的信貸皆需要股本(equity capital)作支撐,使銀行有幾多錢才可以貸多少錢出去,不能「空手入白刃」,透過借別人的錢再借出去賺錢,避免過份槓桿化。

IMF:長遠利經濟增長
銀行的盈利模式,除借別人的錢再借出去賺錢,更加重要的是,銀行「borrow short」(向存款人借入短期錢),然後「lend long」向貸款人放出長錢,這種長短期資金錯配,本身就並非一個穩定可持續的模式。

因此,久不久,銀行體系就會出現擠提(bank run),造成金融動盪或經濟不穩,美國聯儲局當年就是因此而成立,變成一個最後借貸人(lender of last resort)穩定各方信心。

換句話說,央行(政府)是銀行體系盈利模式的大後盾,這等於用市民的錢去補貼整個銀行體系的盈利模式。

為化解銀行體系對經濟穩定可能造成的危害,其實不斷有經濟學者提出不同的的方案,部份建議提高銀行的資本金,大力去槓桿化,但哪個水平的槓桿比率為之最恰當,仍然沒有共識。

Chicago Plan這類徹底的手術,對經濟影響是甚麼呢?這等同一個巨型去槓桿化行動,短期震動應該無可避免。

不過,有趣的是,根據IMF的研究顯示,長遠對經濟增長有正面幫助,使資源分配到更有經濟效益的板塊,減少經濟信貸炒賣周期,長遠提升經濟生產力。

當然,此舉後果非常嚴重,而且勢必影響銀行的利益,短期相信可行性十分低,不過,值得繼續留意和探索。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二刊出
上一則: 紅山半島租金跌11%
下一則: 曾淵滄專欄:新國九條迎滬港通 - 曾淵滄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