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4年5月19日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4年5月19日

新國九條利股嗎?






5月9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市場稱之為「新國九條」。公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股市上升,多個板塊集體爆發,兩市近60隻個股漲停。市場用行動給推動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投下贊成票。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新國九條」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新國九條」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新時期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發展和監管等方面進行了統籌規劃和總體部署,對於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資本市場各項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利資本而非股票市場
筆者認為中證監新聞發言人的表示是正確地闡明了「新國九條」的利好範疇,大家再細看上文及表一有「股」字嗎?沒有,完全是講「資本市場」這個大框框,但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就可能以「股市」也是「資本市場」嘛,在這大框框內圖翻浪,結果?就如大白鯊無論有多大,也只能在浩瀚大海裏起漣漪,怎能如海嘯般牽巨浪?

十年前中央推出了當時的「國九條」(下稱「舊國九條」),十年後再推「新國九條」,你怎能當這個「新國九條」是漣漪?只是這個中央推出的巨浪,是在資本市場這個大海洋,如有觸動股市這個大海洋內的小天地,使之產生漣漪,也就只是漣漪,不要想太多。有論者將新舊「國九條」對股市的牽動列了個表(見表二),其中最吸引的,當然是表中的滬港指數表現,不過此中的倍升,是包括了2007年8月至2007年10月間的港股直通車的升幅在內,其時恒指由19000點升上至32000點,滬指由4600點升上至6000點,扣回這個,還有「倍」升嗎?讓美麗誤會呃了自己,可能有損荷包。

1978年的改革開放,由製造業改革開放始,就一定會在一定時日內,要連金融、服務業也要改革開放,那些於1978年懷疑當時的改革開放,只是引蛇出洞的話,就是聽不明白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是欲透過在內地打造千個香港來做強中國。要打造香港模式,當然也要包括要打造個香港式(甚或超越香港式)的資本市場架構。

這個資本市場改革,其實早已寫入「十二五」規劃中,當時的規劃是:

「十二五」規劃
•大力發展金融市場,繼續鼓勵金融創新,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拓寬貨幣市場廣度與深度,增強流動性管理功能;
•深化股票發審制度市場化改革,規管發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場,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擴大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加快發展場外交易市場,探索建立國際板市場。

而新舊「國九條」(見表三)就是將這個「十二五」規劃中的金融部分落實。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國九條」和國務院一系列方針措施一脈相承,內容豐富,意義重大,是資本市場的根本利好。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也認為,在當前宏觀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出台如此有力度的文件,有助於增強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

他指出,資本市場的完善、發展與壯大有助於促進直接投資,化解間接融資比重過高的風險,為銀行分憂,反過來有助於宏觀經濟的「托底」。就短期而言,「新國九條」不會扭轉經濟本身的頹勢,但給市場釋放了一個政策訊號。由於經濟本身仍舊低迷,在經濟沒有見底預期之前,股市可能難言反轉,但政策底意味著股市底部或為期不遠。

上文中,希望大家留心:「化解間接融資比重過高的風險,為銀行分憂」,這兩句。

利銀行以外的資本市場發展
1930年代由美國金融危機所帶來的環球大蕭條,以及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所帶來的環球震盪,都是由於銀行透過間接融資,向甚麼都借,亦即甚麼都做,一旦出現行業性萎縮,例如在美國是房地產,在中國可以是在樓房業外,更可以是煤業、水泥業、鋼鐵業的行業性泡沫和萎縮,便立即帶來整體性的經濟危機,當銀行是大到不能倒時,絕非任何一個國家之福,中央在思量之後,便一於效法以30年代美國金融危機之後所推出來的Glass-Steagall Act,為銀行的手,加上手鐐,不要樣樣都做(借),前提就是中央立例,不讓不鼓勵銀行做(借)這樣,做(借)那樣,銀行應做的,是保障好存戶的錢。至於其他能做多少,就要看中央讓中國的銀行體系只能承受幾多風險,可以肯定的是,中央不願見到大到不可倒的情況出現。因為中央是十分擔憂,如對銀行貸款不作出適合的限制,就會出現影子銀行的危機,有估計今時中國這個影子銀行涉資已逾27萬億,你認為中央會怎處理?第一步是截病灶,「新國九條」就是處方之一,這是中國版的Glass-Steagall Act,由於制約了銀行的借貸範疇,故是利銀行以外的資本市場的發展。認為「新國九條」會大利股市,怕是個美麗誤會。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