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4年6月25日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4年6月25日

靠直覺也要靠「資料庫」
2014年06月25日
很多涉及主觀判斷的決策,過程全靠主事人靈機一觸,突然有強烈預感、直覺,才下決定。當然既有成功,也有失敗,似乎沒規則可言,卻又難以輕言純屬虛構。例如「快思慢想」中也有引述,消防隊長在火場中善用直覺,能發出快而準的命令,不用逐一比較選項,節省關鍵時間。

其實只要破除表面的神秘面紗,預感、直覺也可以理性角度解釋。
一本舊書《The Luck Factor》(台譯:就是要好運)的作者Max Gunther,以記者身份,採訪過各式因預感成功、失敗的故事,歸納出理解的框架。他指出有效的預感,背後有扎實的觀察、研究,只不過資料儲存於下意識,所以當碰上問題,大腦自動提出答案,快過自己陳列邏輯,所以會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感。

這種情況類似認人:碰上舊友,其名可以衝口而出;但如果齋講名叫你做尋人拼圖,可能半日也不得要領。

消防隊長的情況類同,經過長期的經驗和訓練,微細的聲響、觸感、溫度變化,都會成為線索,從而明辨形勢,當時卻不可能一一分明的列出。

商業上也有成功例子。酒店大王希爾頓就將自己的成就,部份歸因於預感。

例如有次要在芝加哥投暗標收購,原本投入了十六點五萬,晚上卻輾轉反側,有很強烈的感覺會失敗,不能得標。他決定相信預感,翌日將標書改為十八萬再投。結果令人大驚,希爾頓險勝,次高的標書出價十七點九八萬。

聽落神怪,但若了解希爾頓的背景,便較容易明白,運氣佔的成份也不如想像中高:他自成年起已在酒店業工作,這次芝加哥收購前,早有多年「做刁」經驗。之所以輾轉反側,與消防員於災場感覺「不對勁」,及時應變,過程可能相似,其實腦海中將所有想漏之處集齊,例如非數據的資訊、對家出手的習慣等,得出一時講不清理由的結論。

第一印象並不可靠
Gunther由此引申,要分辨預感是否可能有效,首要評估「資料庫」是否存在,也就是相關的學習、經驗,看看事實是否可能存在於腦中。舉最極端的例子,如果預感是六合彩數字,或是與某部老虎機有「感應」就可以慳番,因為全隨機賽局根本無可能有「資料庫」。

同理,對第一印象的直覺亦應大打折扣,因為原先沒有充足資料,根本不存在產生有效預感的基礎。而且有效預感的範圍,極受限制,例如一位醫生可能輕描淡寫,已有直覺患者的病症是甚麼,卻不可以將此能力,隨意用在金融市場,因為他並沒有這方面的「資料庫」。

此外,還有兩項要注意,分別是不可信任逃避工作的預感,以及不宜將預感與希望混為一談。平時不燒香,沒好好建設資料庫,得出的預感只會是斷估。混淆預感與希望,原理亦同,例如投機失利時,容易對行情產生強烈期望,這與大腦自行運作而生的直覺,完全不同。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