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國家 苦撐財政 2015-09-23
蒙古,一個位於俄羅斯及中國之間的國家,人煙稀少,但卻是今輪新興市場動盪,最受衝擊的亞洲國家。
2012 年,蒙古政府趁全球商品熱潮,首次在國際市場發行首批 10 年期總值 15 億元美元的債券,票面利率只為 5.125%,比當時西班牙10年期政
府債券收益還要低。
三年之間,蒙古債券受歡迎程度有如此大分別,除了受聯儲局加息因素影響外,還有鄰近的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商品價格疲弱所致。蒙古政府曾嘗試力挽狂瀾,包括今年初正式批准力拓集團當地一項約54億美元的銅金礦項目(有關項目因收益分配問題爭論已久)。惟當時商品價格已轉弱,項目獲批又有何用?
資金留不住,經常帳赤字愈滾愈大,國家就不得不動用外匯儲備支撐金融系統。蒙古外匯儲備由 2012 年底的 41 億美元,大幅降至今年7月時,只剩約 17 億美元 ; 過去兩年,當地貨幣格里克 (tughrik) 兌美元亦貶值 25%。標普更於 4 月份時警告,蒙古財政及經常帳問題日益突出,可能會下調當地的「B+」評級。到時走資情況更為嚴重,恐怕連外匯儲備亦會用盡!
另個一個新興國家沙特阿拉伯,面對低油價衝擊國家財政,亦採用類似方法應對。過去十個月內,沙特阿拉伯政府拋售近 600 億美元的外匯資產,應付開支及支持匯率制度。現時其外匯儲備相信仍有至少 6500 億美元。不過值得留意的是,沙特阿拉伯主權基金亦一併出動。
主權基金可說是一個國家的最後防線,以長期投資作目標,更重要的是扮演著維持國家財政穩健的角色,非到最後關頭都不應隨便出招。沙特阿拉伯的主權基金,受惠早年強勁的油價,去年底累計所持資產達 7500 億美元。惟其獨立性低,既要兼顧貨幣政策,又要捍衛匯率,即使油價暴跌,資產大縮水,也要任由政府提款,支持節節上升之開支及應付預算赤字。原則上無任何負債的國家主權基金,實際上備受考驗。
與其從國家主權基金提走更多資金,令本來穩建的資本基礎逐步被蠶食,既然一切全因油價而起,沙特政府何不對症下藥,從油價的根本問題著手?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