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名牌Game Over
■早前Prada、Gucci減價清貨,廣東道重現久違的人龍。 資料圖片
名牌包括Prada(1913)、Gucci減價清貨,廣東道重現久違的人龍。民間聲音話,奢侈品都要劈價促銷時,距離大規模關店潮、行業「沒頂」不遠矣。然而鄰近地區中國,名牌壓力甚於香港,按邏輯
推算,中國零售業快過香港玩完。
要評估奢侈品行業好壞,除經常見報的每月零售額外,進口數據亦有指標作用。翻查法國、意大利兩國名牌王國,今年1至9月出口至香港的手袋(包括皮類及紡織類)數據,以「量」(個)計仍升1.8%,以「價」計則大跌14.8%至70億元,反映減價不是上月底才發生。
中國市場危機大
中國海關無公佈手袋進口「量」,計「價」表現雖好過香港,但一樣跌。今年首9個月,中國從意、法進口手袋總值,以美元計按年跌7.7%,相當於110.5億港元。由於中國是全世界最民主國家,不會發生「佔中」,生意差只能賴打貪有功。
查看名牌年報2009至2014年,中國市場擴張速度已不能用「瘋狂」來形容。舉例說Coach(6388)中國銷售點6年間由41個急增至171個;目前Gucci中國有64間分店,較2009年增加1倍;2011年香港上市、當時中國分店僅18間的Prada,今年開到36間。與中國相比,香港奢侈品分店數量有限,除開每年70億元進口生意,平均計單店盈利肯定高過Gucci烏魯本齊、或Coach包頭「拍烏蠅」門市,縱使收入急跌,爛船卻仍有三斤釘。相反,LVMH管理層上月表明,凡開設兩間分店或以上的中國二、三線城市,關店將無可避免;《金融時報》引述諮詢公司預期,明年中LV中國規模將勁減五分一。
本港商人埋怨業績差,卻往往說漏一句,或被刻意忽略一句,就是「香港銷情差,都叫仲有錢賺,慘得過中國業務要蝕錢?」。香港零售業差的確好弊,但名牌減價等於就快執笠?等埋中國先。
記者:鄭柏齡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