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股市新談 - 彭偉新 2016年3月11日

股市新談 - 彭偉新 2016年3月11日


【股市新談】內銀與其「債換股」何不作一舖過撥備(彭偉新)

在太陽底下無奇不有,尤其是在股票市場中,更多的不可思意事件近日陸續發生,繼有為了谷票房紀錄而在半夜後每10分鐘開一場的「幽靈場」、曾經自稱是全中國最大民營造船廠上市後可以資不抵債、有香港上市豬肉公司旗下子公司因無力支付薪酬,以香

腸出糧予員工、瀋陽市政府為了要達中央指標進行去庫存,高中生畢業5年內可以零首期買商品房、又甚至內銀手上「Full House」的不良資產建議用以股代債的方式解決不良資產雙升的問題。如果要編寫一本MBA的企業財務的教科書或企業案例,肯定會連哈佛或史丹福等美國高級學府都樂於採用的教材。

筆者不敢總結這一切一切的荒謬案例,是因為中國市場太過「複雜」,即使是地道的中國人也未能駕禦市場,抑或是中資企業的管理層認為自己是企業的掌舵人,喜歡怎樣做就怎樣做,把股東的權益置之不理,否則,在正當的營運下,肯定不會出現這麼多的荒唐例子。

本周早前已有傳聞指中央將會推動內地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證券化」約總值500億元人民幣的試點,而且更選定了內地6大商業銀行作為實驗品。而不消一個星期,內地又再傳出另一個與內銀不良資的處理方法。方法是要求銀行內所借出但預期已無法歸還的不良貸款,以換股的形式去徹底「解決」不良資產。按這個傳聞中的新政策來做,銀行會把手上已經借予企業而無法如期歸還的不良資產總額,全數換為該企業的普通股,銀行由債權人變為股權持份者,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內的貸款資產總額會減少,並把該總額轉至為有價證券投資,但整體的資產並沒有減少,亦不會影響到股份的資本權益。

而這種的處理方法的好處,便是令到銀行的呆壞賬「雙降」,而且,所換回來的上市(或非上市)股份可能會(或可能不會)有朝一日變回有價的證券。本來這種做法對於持有內銀股的小股東無什麼不妥,不過,既然叫得做「不良資產」,即使該公司毋須再歸還大量的欠債,但他們自身的資金可能仍然不足,所以,在完成「債換股」後,可能仍然要經常性地在市場上進行集資,若果到時企業公佈需要大規模地進行供股的話,究竟持有這些公司股份的內銀是否應該參與供股呢?參與供股的話,便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增加了自身的風險,不供,股權被攤薄,隨即在股價下跌而令到自己的投資縮水。

雖然筆者也知道中央對內銀股所持有的不良資產已經到了不能再不處理的地步,但把債轉股並作長線投資,其實不會降低內銀的風險,既然這一些不良資產已經一直都有撥備,繼續把它以另一種的形式留在資產負債表內,並要繼續受到日後股份表現所影響,倒不如做得灑脫點,狠狠地認一舖錯,把所有的不良資產進行撥備為零,並重頭再小心經營,而毋須把有毒的東西放在自已身份,讓它有機會有朝一日咬自己一口。難道中國人現時已沒有了知錯能改這種真正大丈夫的勇氣嗎?

雖然筆者知道本文一旦刊登出來,必定會如常再惹來部份網民對筆者粗暴及不禮貎批評,不過,筆者實在覺得這種利用「掩取盜鈴」,去處理現時銀行業內大量不良資產的手法,實在有欺騙投資者之嫌。尤其是在以股換債後,只要內銀股不賣出手上由債換回來的股份,投資者在資產負債表中便完全無法再知悉該等資產的狀況,無形中降低了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同時又加大了投資者所要面對的投資風險,令到港股及投資者都要面對「雙輸」的局面。若果這個債換股的「傳聞」屬實的話,即使在內銀股愈來愈高「股息率」下,筆者仍然會義不容辭地繼續建議投資者不要碰內銀股。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
股市新談 - 彭偉新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