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
假如滙控被人收購
■滙豐的地位暫時難以撼動。 資料圖片
七十年代的香港,距離大限還有廿多年。就在這時,香港的市場板塊出現微妙的變化;傳統英資式微,市場執牛耳的地位由華資取而代之。話說回頭,當年的轉變,絕非一時三刻之內發生的突變,連串轉變也要經歷過十年的反反覆覆,才算塵埃落
定,如是者,香港華資企業又經過十多年輝煌日子,當前的宏觀大局,隱約之間令人覺得,歷史將會重演。
試問今天香港股市最大市值的公司,有幾多的主要業務是在香港?中資取代本地華資,其實早就發生。猶記得九七金融風暴時,香港上市公司權重最高的除了滙控(005),其餘清一色都是本地華資財團所控制的企業。十年不到,整個形勢已經完全改變。不過,正所謂出處不如聚處,上市公司的業務在甚麼地方,本來不重要;美國最大的上市公司,生意遍佈全地球,這才是美國金融業最厲害之處。
最近五礦地產以高價投得油塘地皮,有人說是中資取代華資的另一例證。不過我反而覺得,中資要再進一步取代本地華資,重點不在於做地產發展商那麼簡單。香港的市場傳統,雖然掛名是積極不幹預自由港,但實際上有若幹commanding heights,還是由政府實質上控制。英殖時代由碼頭到運輸到電訊,還是在最後的一段日子所將壟斷的權力交予華資,而且在轉手時已經是明日黃花,沒有多大的經濟價值。
用同一套分析方法去看今天的香港,特區的經濟制高點,肯定是金融業。將港交所變成中國的港交所,是令到香港制度回歸的重要一著,而實際上過程也完成得七七八八。至於銀行業,滙豐的地位,雖然暫時難以撼動。可是沒有人知道,下一場金融危機之後,滙豐會否變成被收購的對象。
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利世民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