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評山下:
中國式未來新經濟
■小米是國內著名手機品牌。 資料圖片
正如畢菲特所說,投資等於滑雪時找一條很長的斜坡,就可以花最少力、冒最低風險,拿到最高回報。
應用於投資上面,就等於要說,隱約看到朦朧的遠景,比強求看到清楚的近景來得實際和重要;而所謂朦朧的遠景,就包括未來營商環境改
變、企業盈利能力、經濟生產力提升等。
因此,認識新經濟對投資有重要意義和角色,尤其是對港股有興趣的投資者;因為買港股就差不多是買內地企業的盈利能力(內地盈利佔香港上市企業超過一半)。
現時內地企業尤其是國企,無論是管理上或是整體競爭力和生產力,除了少數科技企業,都未能和其他全球頂尖企業一較長短,而市場對它們未來都稍為悲觀,以致這些企業估值不高,如果這些內地企業未來能夠有效採納和應用更多高科技,在管理和品牌上,能夠適應新經濟體發展,那麼現時較便宜的估值,可能就是投資機會。
企業在山寨環境成長
從這個角度來說,深圳過去和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啟示。
深圳曾經是城市邊緣地區,但2003年,隨著Nokia和Motorola手提電話熱潮席捲全球,深圳電子產業出現轉捩點,華強北迅速成為全球提供最快最多「山寨」手機的供應地,其「模仿」技術亦令南山區變成軟件中心,福田區變成硬件中心,從此深圳發展出一套「山寨式」生態商業系統,數萬個製造商無視知識產權,只要市場暢銷哪種電子產品,他們都能快速地一手包辦開發、設計、原材料、生產和銷售。
這些電子產業製造商往往能以低成本仿製出逼真度甚高的山寨貨,有時候手提電話功能比原裝行貨還要多,例如雙卡雙待模式、大音量揚聲器及大容量電池等,可見抄襲者的創意能力。
回顧過去,小米等其他科技企業都是在這種山寨環境中發展和成長,當他們決定擺脫仿製山寨商品,改為研發生產自己的產品時,加上本身的無限創意想法爆發,事實證明他們是有能力締造成功的,好像華為和小米,兩家企業每年生產的手機量便分別為1.08億部及7,000萬部,晉身為國內著名手機品牌。
隨著中國崛起本土手機品牌,深圳開始從冒牌製造商之地,慢慢變成科技創新之地。現時有些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已經打入國際市場。除了手機以外,其他電子用品市場,未來又會是怎樣呢?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本欄隔周四刊出
黃元山
wongcomment@yahoo.com.hk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