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貨膨脹風險 2017-03-01收藏文章
2017年注定又是黑天鵝橫飛的一年。特朗普亂政、金正男遇害已經發生,歐洲政壇變局、敘利亞戰亂、伊朗選舉,屬於已知的風險;筆者認為通貨膨脹則算是今年未知的風險之一。
近月,美中歐日通貨膨脹出現了全方位的上升。通脹源頭不盡相同,通脹力
度各不相同,市場對此的反應卻頗為一致,沒有予以重視。
美國的通貨膨脹症狀最明顯,工資、租金、醫療成本同步上升,服務業通脹明顯。製造業通脹則受到強美元的抑制,暫時不成氣候。美國的經濟復甦快過世界其他地區,勞工市場在危機後曾經沉寂多時,不過近年也明顯加快步伐。筆者認為美國已經接近完全就業狀態,勞工需求的進一步增加無可避免地會拉動工資上揚。特朗普的財政刺激政策和製造業重回美國,也會加大工資上漲的壓力,擴大漲工資的產業範圍。CPI突破聯儲設定的政策目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如果這種情況出現,美國的貨幣政策正常化勢必提速,耶倫在國會聽證會上的表述,反映出美國政策決策者對經濟增長的樂觀和對價格壓力的擔心。筆者相信聯儲的政策的大格局未變,仍然是Gradual Tightening,不過開始變成Urgent Gradual Tightening,拖延加息腳步變成「不明智」了。
中國經濟尚未出現美國那樣的全面改善,但是增長勢頭已經止跌回升了。去年下半年在PPP主題下,基礎設施投資成為穩定增長的主要動力。銀行貸款和全社會融資在今年1月更曝出史無前例的天量,儘管央行在此之後開始抑制貸款、推高資金市場的利率,民間投資仍欠火候,相信GDP增長在上半年會有良好表現。中國的突出通脹壓力來自原材料價格的暴漲,企業的成本壓力巨大,哪怕無法將上遊壓力全部轉嫁,也在慢慢滲透入下遊價格中。筆者認為,非食品價格所面臨的上升壓力是近年所罕見。這輪靠期貨和庫存拉起來的原材料價格飆升,對實體經濟的傷害會在今年浮現出來。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開始調整其貨幣政策,防範金融風險。估計CPI通脹會進一步上升,逼近甚至突破3%。3%的通貨膨脹對於中國不是甚麼大事,不過對央行的心理壓力就可能突顯,需要繼續推升市場利率來維持實際利率。2017年政策基調是維穩,但是持續地市場利率上揚,為明後年經濟去槓桿埋下了伏筆。
歐洲也同樣面臨CPI回升的情況,不過與美中不同,內部價格壓力並不明顯,通脹源自石油價格和歐元貶值。歐洲不僅要面對一系列大選所帶來的政治不確定性,還要應付捲土重來的希臘債務危機,於是歐洲央行目前的策略是以不變應萬變,希冀熬過上半年的基數效應,下半年的油價通脹應該消失。這種策略的關鍵假設是石油價格維持在目前的水準不再上升。2017年是石油供需平衡逆轉之年,預計短缺再現。同時,特朗普與俄羅斯親近,美國在石油價格上的態度已經出現微妙調整;沙地阿拉伯證實準備將其石油公司ARAMCO上市,需要油價上升來推高估值。筆者認為,歐洲央行石油價格55美元的假設可能是錯誤的,下半年CPI的預測也就可能出現意外。歐洲比起美國和中國更沒有收緊貨幣政策的底氣,經濟復甦相當脆弱,銀行資本金嚴重不足,希臘債務危機隱隱欲現。德國對通貨膨脹極其敏感,尤其在大選之年,而選民對執政聯盟相當不滿。一旦通脹在下半年沒有回落,歐洲央行的政策就被動了。
在通貨膨脹上,日本的壓力相對小一些。日本銀行的壓力,來自特朗普政府的匯率操縱指控。BoJ對10年期國債利率設定幹預紅線,明顯屬於市場操縱,人為地壓低了資金價格,製造日美國債利率上的差距,藉此影響匯率。因此日本的貨幣政策也面臨變局。
筆者不是說通貨膨脹一定失控,而是說市場對這種風險估計不足。在央行貨幣政策已經紛紛作變之際,通貨膨脹壓力可能加速其變招,從而改變市場情緒,影響風險資產價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曾經有幾年貨幣政策是單邊的,央行只會放水不會收水。這種政策立場對實體經濟的幫助並不明顯,但卻成就了一輪資產價格飆升。聯儲加息、人民銀行推高市場利率,標誌著貨幣環境的改變。如果通貨膨脹再現,則貨幣政策不僅在方向上出現改變,力度上也可能有變。
本文原載於財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陶冬天下 - 陶冬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lifestyle.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