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
移民星洲兩大缺點
■星洲的房策完全體現出「家長式管治」。 資料圖片
777高票當選,猶記得結果一出,朋友頓時展開移民的熱烈討論。朋友A:「澳洲或新加坡最理想。」朋友B:「論方便、可溝通的話,新加坡首選。」朋友們對星洲充滿憧憬,這點令我很好奇。
先談談新加坡的樓市政策,其政府相當鼓勵
人民置業,最新的財政預算案更調高首次置業補貼,首置夫婦最多可獲約60萬港幣津貼上車。能負擔私人房子的新加坡人卻為少數,85%的新加坡人都居住在港人所羨慕的「組屋」內,一般可先租後買,價格低於市價。對李光耀來說,公共住屋計劃不僅是為人們提供棲身之所,更是一個政治工具。當人們擁有房子,就能對國家更有歸屬感。
但事實上,就連星洲的房策也體現出「家長式管治」。新加坡政府規定,單身公民到了35歲才可購買新建的組屋(BTO),儘管有能力買得起供得起,更只能購買一房一廳的房子。住屋畢竟是個人的選擇和決定,為何單身者就要留待35歲以後才可買樓,更被政府規管買甚麼類型的單位?剩男剩女,於此房策之下,可謂備受歧視。
還有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學童早在小學四年級被安排參加「分流考試」及天才能力測試,目的讓教育部選出某百分比最聰明的資優學生,與平庸普通的大眾分流。天資較為遲緩一點的,或我們所說「遲開竅」,在這教育制度下,是真正的「被」輸在起跑線。
說回表示考慮移民的朋友,雖然初出茅廬,但擁有知識,領著不錯薪水,今天香港社會讓他們感到不安,但他們心中想要爭取的是安穩生活還是民主自由?在談論移民之前,需要問問自己。
記者:陳家恩
財經評論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