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財經評論 2017年11月14日

財經評論 2017年11月14日

財經評論:戲票手續費反智


■科技進步了、網購量多了、票價亦加了,但戲票手續費仍沒有取消。資料圖片

「無現金」為近年全球熱門話題,一卡或一部手機解決日常所需支出被視為先進指標。踏入互聯網年代,不少線下交易已陸續轉向網上,e-banking(電子銀行)業務亦由普通存款服務,伸延至現時信用卡、證券、

保險、外幣,甚至跨行交易等,可謂無所不包。(某銀行仍要用電話或親自交表抽新股實為異類。)

進入智能電話年代,電話甚至開始取代電腦的工作,最近阿里巴巴雙11購物節中1,682億元人仔的交易額就有9成來自手機、平板等。其他例如旅遊產品平台、酒店網站亦大力推廣手機落單,甚至會為手機用戶提供價錢優惠。

今時今日基本上衣食住行都可以於網上解決,不另收費更提供優惠,唯獨有一項令筆者大為不解,就是網購或以手機App買電影戲票,至今仍要收取8至10多元手續費,而且是每張戲飛計算!透過電子售票,戲院增加銷售渠道,消費者買飛更方便,有利戲票銷售,但往往要加上10多元的手績費,有時即使有信用卡優惠亦會較原價貴。戲院及電影公司一方面指摘港人不入戲院,拖低票房收入,另一方面卻從不進步,反而以手續費減低消費者網上購票意欲,做法令人費解。

此問題早在10年前已有報道,當時百老匯、UA及嘉禾的網上購票手續費比台灣及新加坡高,要5元至10元,手續費最高佔票價近兩成。當時戲院負責人的理由是本地網上購物使用量偏低,指其他地方可因使用量較大而調低收費。10年後的今日,科技進步了、網購量多了、票價亦加了,但手續費仍沒有取消。

記者:梁偉聰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