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為何不願生育
新一代為何不願生育
統計顯示,內地去年因開放可生兩個孩子而出生的嬰兒有883萬人,按年增長了22%。然而,去年首次生育的嬰兒卻只得724萬人,按年銳減26%,比生第二個孩子的還要少。這亦顯示,新一代人似乎比上一代人更不願意生育。
以我在內地的接觸,自從開放生二
孩的政策推出後,的確有很多以前本想生多一個而被政策阻止的女性,即使已接近超齡,仍努力趕「尾班車」。由於一孩政策已推行了38年,被強制沒法生第二個孩子的家庭很多,現在一下子鬆綁,所以爆發出來的力度很大。但這種爆發不可能長期持續,原因是,每年都會有一批人踏入不育年齡;而年輕的一代,更不止不肯生兩個,有些人甚至連生一個也不是太願意。因此,中國政府如果能夠迅速反應的話,應立即讓國民可以自由生育,肯生多少個都沒有問題。另一方面,政府還得有獎勵生育的政策,讓生超過一個孩子的家庭,可以得到經濟上的補貼。
在現代社會,大部分人的生產力都已超越「餐搵餐食餐餐清」的水平,已有條件為自己的老年生活作好準備;加上政府亦會提供一定的退休福利,令「養兒防老」變得沒有必要。很多家長的心態現已變成不再寄望子女將來能供養父母,只希望他們將來可以獨立生活,不要成為家長—世的負擔。
在這種情況下,生育對一個家庭來說,往往就只有付出,而不一定會有經濟上的回報。若是純從個人生活質素上去考慮,生育真是可免則免。現實是︰生育的原始目的是為了種族的延續,對個體的生存並不會帶來太多的好處。因此,如果任由個體自作選擇的話,生育只會愈來愈少。
我們的祖先對此早有預見,所以一早作了兩項安排,一是在基因上埋下密碼,令繁殖行為可以產生極其強烈的快感。這樣,我們的子孫就會受不住引誘旦旦而伐,以至生育的痛楚與養育的負擔都不足以阻嚇子孫進行繁殖。令我們的祖先意想不到的,是科技的發展已令避孕變得簡單、有效、廉價,且不太影響過程中的快感。因此,祖先在這方的預設已接近完全被破解,沒法再起作用。
我們的祖先作的第二項預設,是在社會道德及宗教意識上,把生育視作婦女社會責任或活該接受的天譴。中國的儒家,長期宣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西方的基督教,則把生育的痛苦視作夏娃引誘亞當吃智慧之果的懲罰。此外,由於上帝已透過聖經明示,衪想看到衪的子民可以蔓延全世界,所以基督教(主要是天主教)視避孕行為有違上帝的旨意,並把同性戀視為不當行為(甚至是犯罪行為);目的就是要防止後代拒絕生育。很可惜,由於個人主義的抬頭,選擇不生育與選擇墮胎,或進行不會產生繁殖效果的性行為,都已被視作個人的合理選擇,符合基本人權,並得到法律的保護,連教會也拿它沒辦法。
新一代的年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接受到的都是個人主義的人權價值觀,與他們的上一代所受的教育與社會薰陶都很不一樣,他們已不把生育視作人生的使命。這種意識勢將對人類的整體命運導至重大危機。究竟應如何化解,留待另文再談。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