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Walmart迎戰Amazon
■Walmart的優勢是全美有4,000幾間鋪,同時亦為貨倉,有能力在一小時車程中,覆蓋美國九成人口。資料圖片
上星期,Walmart公佈季度業績之後,股價暴跌一成,蒸發310億美元市值。表面原因,係節日銷售欠理想,網上業務增長又遲緩。
其
實自從上年底,已經見到Walmart同Google合作。Walmart內大賣Google Home Mini,由原價49.99美元減到24.99美元,然後Google Express上面就送返20美元現金回贈,用來幫趁Walmart Online。明眼人一睇就知,Google與Walmart結盟,再加上其他著名零售商,其實是在集體抗衡Amazon;甚有連橫對合縱嘅意味。
另一邊廂,Amazon則繼續氣勢如虹,計劃由網上反攻實體店。Walmart是否輸硬?未必。從前有句名言,話說零售業三大重點係「地點、地點、地點」。今時今日,可以改成「物流、物流、物流」。Walmart優勢乃係全美4,000幾間鋪,同時亦為貨倉;基本上,Walmart有能力在一小時車程中,覆蓋美國九成人口。當然,有倉冇送貨,都係得個「擺」字。據說Walmart已經研究用無人車同無人機送貨,但要成事卻不知何年何月。
講到尾,互聯網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其中一個現象就是「去中間人化」(Disintermediation)。零售商曾經是經濟價值鏈入面最大中間人,但過去廿年Amazon破壞性創造地改變好多行業,由書本出版到電器電子產品零售。再下一城,就是真正嘅快流消費品、新鮮食物之類。
當生產商同品牌可以直接網上售賣產品,零售商又有何存在價值?Amazon雖然有向貨主分成,但同時亦提供倉存物流一條龍服務。傳統零售商食水深,新一代品牌已經不受那一套,所以就算Walmart可以成功迎戰,利潤亦必然大不如前。事實上,Amazon股價屢創新高,其PE亦一樣長期處於幾百倍的超現實水平。持有Amazon的股票,是買一個顛覆性的信念,多於理性計算。
利世民
http://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利世民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