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隨時再罔顧後遺症落重藥
內地隨時再罔顧後遺症落重藥
官方及財新PMI均顯示中國訂單減少。(資料圖片)
內地經濟數字仍未見有太大起色,當中官方PMI數字要由51.3跌至50.8水平,而由財新贊助編製的另一個PMI,更加跌至50水平,為16個月以來最差,隨時會跌至收縮狀況。財新PM
I形容,內地製造業第三季尾出現增長停滯跡象。相反,雖然官方PMI數字較預期有較大誤差,但國家統計局著墨處是數字仍然反映,製造業持續處於擴張區間。官方並且強調,21個行業當中,14個處於擴張水平之上。有趣是,再比較一下財新PMI的評述,除廠家預期出口訂單急跌之外,經營樂觀程度更跌至9個月低點,而且需求低迷情況持續。同樣,官媒都低調處理了兩個數字。
其實官方及財新部分細分數字其實都頗為一致,就是訂單減少,而成本向上。官方新出口計單數字跌至48水平,過去一年都未試過那麼低,企業手頭訂單亦跌至年初2月時低位。貿易戰打擊下,訂單減少,經營活動受到掣肘的同時,官方PMI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卻持續上升,最新數字已經是年內最高。
內地仍然是個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體系,向企業減稅由於涉及財政稅收減少,對赤字構成進一步壓力,未必能輕易成事,但要解決經營問題,仍然大有辦法。不論是PMI抑或是PPI,既然原材料成本急漲,為甚麼不索性暫緩供給側政策,以釋放更多產能以達致降價目的?始終,上遊行業很多是國企,要搞活國企,提升盈利,於是乎人為壓縮產能,以及環保新規定等等。的而且確,國企去年開始盈利突飛猛進,部分更罕有派發中期股息。從最高領導人的說話,公有體系經濟前提下,國企角色不會淡化,反而會更加鞏固,尤其是考慮到受國外貿易戰狙擊情況下,國企的存在更加為經濟表現,提供了更大安全系數。
內地會否出現一個更大規模的政策改動,更傾重國企,內地已有很多評論解說過。但從近期政策訊號而言,中國人民銀行連象徵式也未有跟隨美國加息,地方債加快發行、基建火速上馬,在在顯示經濟政策已跟年初出現了重大逆轉。但該等政策發揮作用需時,不可能會有即時推行即時見效。現在叫人憂慮卻是,貿易戰已提升至內地經濟保衛戰,用經濟數字、甚至股市表現以證明內地不受美國挑釁影響的話,如再加大催谷經濟落藥力度,後遺症將更需要關注。而從近期情況看,出現的機率或較之前更為之高。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